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县城的摩天大楼,将变成贫民窟?

[复制链接]

247

主题

247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1:3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深圳赛格大厦一晃再晃的消息,让华强路一带的居民噤若寒蝉。
这样一栋 75 层高的建筑,曾是深圳电子产业发展的一大地标,一度承载着改革开放的风云变幻。
自那以后,高楼似乎成为城市的图腾。不断刷新的第一高楼,愈发成为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一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象征。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至少在县城,高楼建筑已经不香了。
特别是 33 层压着限高控制的极限住宅产品,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县城中的贫民窟。
这不是说笑。
前阵子,一纸公文直接给 1300 多个县城戴上 " 限高紧箍圈 ",县城的高层居住梦一夜崩塌。
具体怎么回事?


一切,源于 3 月底的一份文件。
3 月 29 日,住建部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
限制县城居住建筑高度。新建商品房应以 6 层及以下的住宅为主,住宅占比不得低于 75%。同时,县城新建住宅最高层数不得高于 18 层。
这是住建部自去年 5 月叫停 500 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之后,在城市建设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这意味着,在城市化步入地随人走、做大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新背景下,上面开始主抓城市化的质量。
虽说政策文件的表达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但高层通过住建部文件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以后小城市,特别从县城一级开始,不准再建高楼了。
意见稿还勾勒出了未来县城的轮廓:
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 0.6 万至 1 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 0.6 至 0.8
事实上,县城住宅 " 限高 ",早有预兆,如今只能算是靴子落地。
早在去年 4 月,住建部、发改委两部门曾提出 " 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 "。一般来说,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 10 米、小于 24 米,且建筑层数大于 3 层、小于 7 层的建筑。


时隔一年重新厘清县城住宅高度上限,背后诉求,绕不开碳中和这一大背景。
碳中和是时下火爆的一大概念,也是世界共识。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 " 零排放 "。
而碳排放的大头之一就是房地产,高层住宅尤甚。
有研究论文显示,居民建筑物稀疏的地块,碳排放量极低,居民建筑物稠密的地块,碳排放量较高。
直白点说,就是高层住宅耗能更大。比如住 100 米高的地方,洗一次澡用一次马桶,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才能把水抽上来。还有电梯、采暖,都会更加耗能。
人少地多的县城,本不必如此。


比起拆房旧改的速度、拓边的力度,建房的高度成为城市化暗战绕不开的一环。
时至今日,县城似乎成了高楼崇拜观念最坚实的那批拥护者。尤其前些年,不少县城趁着旧改东风,将县城内的平房等低层建筑一推了之,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层和小高层建筑。
一时间,改善型需求等同于抛弃自建房、住上社区高楼,县城高层住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细究起来,那些十八线县城的土豪之所以贪恋超高层,不难理解——
图面子、为炫富、想的是能跟大城市同频。
毕竟,高层不仅意味着一望无际的视野,它还寓示着 " 高高在上 "。美国经济学家杰森 · 巴尔就曾在《构筑天际线:曼哈顿摩天大楼的诞生与成长》一书中指出:
" 高层 " 除了 " 楼层高 ",还象征着 " 地位高 "。
摩天大楼的租户内心渴望扶摇直上,因为楼层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社会阶层,在顶层工作之人难免会有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的心理暗示。
殊不知,县城与大城市的居民存在时间差,当大城市的那些文化、审美和消费潮流传到小县城时,可能都已经过去三五年甚至更久了。
这个时差,导致在大城市早已飞速变更和被抛弃掉的东西,却才刚刚到达县城。
比如时下大城市的人,被电梯和高密度居住所困扰,未必多喜欢和人挤在高楼里居住,富豪买房更看重隐私、静谧、高容积率等要素,住宅鄙视链早就转变为:
大平层>别墅>小洋房>小高层>超高层
也就是说,回归底层居住,俨然成为大都市的一大趋势。
类似东京这样的全球城市,拥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人口密度,看似高楼林立,其实也不喜欢住在高楼之中。
官方数据显示,东京居住形态中,有近 40% 的市民居住在 " 一户建 " 中(即独院住宅),平均居住密度约为中国城市的一半。


日本一户建,图源图虫创意
抛去住宅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倘若盲目追高,也并非明智之举,它反而意味着一大笔糊涂账。
比如修建 23 年仍未完工,如今 52 亿被卖的厦门第一高楼——厦门国际中心,大概率继续堕入烂尾命运;


右边高楼为厦门国际中心,图源图虫创意
又比如,原定高度(606 米)一降再降,竣工之日依然 " 遥遥无期 " 的武汉绿地中心,多半也成为不了 " 华中第一高楼 " 了。


中间高楼为武汉绿地中心,图源图虫创意
摩天高楼崇拜,该歇歇了。
那么限高令一出,县城有能否迎来一场返璞归真的大调整呢?


中国县城,是被遗忘的大多数。
他们通常卡在一个中间地带——进,可看城市的纸醉金迷和穷困潦倒;退,可见农村的闲适幽静和困苦挣扎。不像一二线那么具有诱惑性,也不似农村那么原始粗犷。
人口净流出严重,购买力却不容小觑,县城的下沉力量俨然成为拼多多、快手等互联网公司逆袭的基本盘。
在前几年棚改货币化的推动下,县城楼市也好生热闹。
开发商早早地跑马圈地,每年拔地而起的房子像一茬茬韭菜般在县城问市,清一色地都是动辄 30 多层的高楼。


广西某县城俯瞰图,西边高楼尤其集中
这些杀入其中的房企们,乐见高楼林立,即便知道县城人少地多。
因为,在主导县城更新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惦记着成本、收益,主推高层楼房,这样开发商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拿地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他们才懒得去考虑,那些背后的诸多风险。
要知道,这些超高层住宅看似光鲜体面,背后代价不低。
由于人口密度高,公共空间和设施使用率高,整个社区的折旧率更高,如绿化,楼道,电梯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价格维护。
倘若物业水平跟不上折旧速度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高层住宅过早衰败。
而往往,现实情况是三四线城市的物业都不大行,交房后基本上就感受不到物业的存在,何况十八线县城。


某三线城市小区,垃圾成堆也没有物业负责处理
因此很可能登高没有望远,只有高处不胜寒——类似电梯坏了、消防隐患,越住问题越多,最终掉进坑里,转卖也难。
即便出现大问题导致一直空置,高层动迁也很难,因为基本上拆不动。
于是不乏观点认为,高层住宅就是以后的贫民窟。
虽然这种观点有待时间验证,但从多个角度来看,县城的高层住宅,未来必将在众多低层低密度的社区压力下贬值。
尤其是,县城限高,无形中又给开发商多加了一条红线。
那些一脸懵逼的房企,势必会调整拿地发展规划和开发策略。在利润收缩的县城楼市,大鱼吃小鱼的情况还将继续上演。
碧桂园这样的头部房企还好,那些小县城的本土开发商就没那么乐观了。
自身的竞争力本身就不强,在这种冲击下无疑陷入被动,项目烂尾罢工可能性更大,物业管理,自然只会更加力不从心。
因此,县城即便有超高层洋房在售,也建议你不要再考虑了。


事实上,县城真的不必搞城市玩剩的那一套,靠建设高层住宅来节约土地。
如果说,特大城市因为土地资源紧张等特殊因素形成高层住宅是客观选择,那么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城镇推广高层建筑,绝对属于资源错配。
要知道,直到今天,许多县城仍然身陷盲目建设的泥沼,在上一轮大基建运动中普遍患上后遗症。
鬼城新区林立不说,空置烂尾楼现象非常严重,大量被浪费的闲置土地仍有待盘活。
更何况,大部分县城人口净流出严重,逃不了收缩的命运,那么多高层小区,未必会有那么多接盘侠。


图源搜狐城市
倒不如充分利用人少地的优势,让高层住宅走下神坛,保持县城独有风貌、保护当地的历史风貌,守住那抹烟火气。
就像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里那样,县城的人们住着平房,倚重熟人和关系,遇事往往总有一套自己的的解决方式,反而人情味浓重很多,经常出现许多生猛、鲜活和有趣的人物故事。


《平原上的夏洛克》剧照
这份宝贵而鲜活的烟火气,构成了县城的一大魅力,远非钢筋水泥筑成的人造森林可以比拟的。
毕竟,当一簇簇乏味的高楼主宰着地平线,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更多是界限,是疏离。
作者:城叔
城市价值论团队出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