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琅琊榜》到《山海情》,“国导”孔笙能有多厉害?

[复制链接]

264

主题

264

帖子

8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22:0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山海情》播完了,
豆瓣评分 9.4。
这部剧刚开始播的时候,
其实没有多少人关注它,
因为它是一部扶贫剧。
以往大多数类似剧目,
都拍得很正很假很乏味,
所以大家提不起兴趣。
但《山海情》播出后,
其口碑却一天好过一天,
" 没想到扶贫剧还能拍成这样。"
" 最好看的扶贫剧,没有之一。"
" 提前预定 2021 年度最佳剧集。"
我最初也没关注《山海情》,
但身边的人都说不错,
就打开电视看了。
一看导演名字我就释然了,
" 怪不得大家都说拍得好,
原来是孔笙导的啊!"
02


说到孔笙,
可能你并不认识他,
但就算你不认识他,
也一定看过他的剧。
上面五部剧,
豆瓣评分都超过 9.0,
它们全是孔笙导的。
豆瓣评分 8.8 的《大江大河》,
豆瓣评分 8.9 的《北平无战事》,
也是孔笙导的。
他口碑最差最差的一部剧,
也是前几年的《欢乐颂》,
可见他有多牛逼。
一位业界人士这样评价他:
" 中国电视剧界,孔笙排第二,恐怕没人敢排第一。"
所以很多人称他为 " 国导 "。
03


孔笙拍的剧为什么这么好看?
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拍戏规则。
按照这套规则运行,
基本就可以保证八个字:
" 孔笙出品,必属精品。"
第一个规则:价值观。
孔笙组建拍摄团队时,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他把此标准称为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就是:
" 做什么都得像那么回事儿。"
如果你不是这种人,
就进不了他的团队。
很多导演为何导不出孔笙这样的剧,
有句话说得很对:
" 价值观,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输赢。"
04


第二个规则:审美观。
别看孔笙长相普通,
穿着也非常普通,
但他对戏的审美非常高。
他有三不拍:
一不拍价值观不正的作品;
二不拍格调低下的作品;
三不拍雷剧、脑残剧、玛丽苏剧。
他有三拍,
拍能传递人性温暖、正向价值的;
拍有一定文化感和情怀的;
拍有真情实感的。
为什么要坚持 " 三拍三不拍 "?
孔笙回答说:
" 对一部作品来说,
审美观太重要了。
如果一部作品连基本的审美都没有,
那拍它还有什么意义。"
05


第三个规则:剧本。
孔笙对剧本的要求极其严苛。
一个剧本,
它的历史背景,
它的剧情设置,
它的人物情感,
孔笙都要求必须 " 尊重事实和符合逻辑 "。
如果做不到这三点,
剧本就过不了他那关。
比如拍《温州两家人》的时候,
剧本都已经打磨好了,
但孔笙带队到非洲去拍摄时,
" 才发现非洲的风土人情,
非洲人的生活状态,
以及在非温商的经营状态,
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
如果换其他剧组,
也就那么将就了,
钱都花那么多了,
演员们也到齐了,
不将就又能怎么办?
但孔笙就是不干,
他非得把剧本推倒重来。
06


第四个规则:选角色。
在演员的选择上,
孔笙有三大原则。
一是只挑合适的演员,
" 我选演员不看长相不看流量,
只看他适不适合。"
二是只选态度认真的演员,
" 演员的态度是第一位的,
不管你流量多大,
如果演戏的态度不好,
那我绝对不会用。"
三是演员总片酬不能超过总投资的 50%。
这一点坚持真是太难得了。
有的剧组为了请著名演员流量演员,
不惜耗费巨资,
演员总片酬会超过总投资的 70%,
有的甚至会超过总投资的 80%,
但这种事孔笙打死也不会干,
" 钱都给演员了,
制作必然就会粗糙。
我宁愿请不知名的演员,
也要把大部分钱花在制作上。"


不要觉得孔笙抠门,
在该用钱的地方,
他可一点都不含糊。
比如《山海情》中有一段回忆,
小马得福在这个回忆里,
总共就出现了 20 秒。
但为了寻找跟马德福形似的小马德福,
孔笙可真是舍得下成本,
他寻找了很多很多地方,
才终于找到上面这位小马德福,
" 从脸型、发型到笑容,
两人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还有水花的女儿,
你可能都没留意,
" 孔笙竟然找了五个演员,
来扮演其 4 岁、6 岁、9 岁、11 岁和成年时期。"
你就说孔笙用不用心吧。
07


第五个规则:真实。
一是场景必须真实。
拍《山海情》的时候,
孔笙找不到这样一个穷村,
便硬是 " 造 " 了一个出来,
主演们到这里拍戏时都惊呆了:
" 这里极度荒凉,
不仅没有水没有电,
还连一棵树都没有。
后来剧中呈现出来的环境,
从地窝子到土坯房、砖房,
都是我们一点一点造出来的。"


拍摄《大江大河》时也一样,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小雷村,
孔笙硬生生造了一个出来。


拍摄《父母爱情》时也是,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小渔村,
孔笙带领团队花了几个月,
硬是造了一个海岛小渔村。


二是道具真实。
就举一个例子吧,
《琅琊榜》里,
梅长苏取暖的那个手炉,
打开炉盖,
就能看到炉膛烧炭留下的斑痕,
这就是孔笙要求的,
" 你不能让演员捧着一个冰冷的手炉,
假装在取暖。
就算观众看不到手炉中的炭,
我们也不能用现代木炭充数,
必须是传统的烧制木炭。"


三是服饰真实。
比如拍摄《大江大河》时,
孔笙就搜集了大量老照片。
搜集老照片干嘛?
" 剧中人物的每套服装,
全部根据老照片定做。
宋运辉的的确良衬衫,
雷东宝书记的军大衣 ……"
孔笙把衣服拿给老母亲看时,
老母亲吃了一惊:
" 这真是我当年穿过的衣服。"


场景、道具、服饰,
为何都要做到如此真实?
孔笙这样说:
" 为的就是让观众感受到,
自己是和剧中角色站在一起的。
你把一个东西做好了,
做真实了,
做到演员和观众心里去了,
他们就会很感动,
可能并没有道理,
但他们就是很感动。
他们感动了,
才会相信发生的故事。"
08


第六个规则:控细节。
知乎上有个问题:
中国有哪些导演可以称得上 " 细节狂魔 "?
回答最高赞那个,
说的就是 " 孔笙 "。
孔笙拍戏时有多抠细节,
我就举一个例子吧。
拍摄《山海情》时,
有一场 " 两粒枸杞 " 的戏:
因为赵师傅不给通电,
马得福 " 赖 " 在他办公室不走。
赵师傅办公桌上放着一瓶枸杞,
马得福倒开水喝时,
赵师傅问他 " 要枸杞不 "。


这场戏最初的版本是:
赵师傅主动问马得福:
" 要枸杞不?
不要放太多,两三粒就行。"
马得福要了。
孔笙觉得不太合理,
于是有了第二个版本:
得福主动问赵师傅:
" 有枸杞不?我也泡俩。"
孔笙还是觉得不太合理,
于是想了第三个版本:
赵师傅问:" 你要枸杞不?"
得福回答:" 不要,我身体好着呢。"
最终播出时,
我们看到的是第三个版本。
这个版本确实最符合剧情,
因为得福跑了好几趟都要电不成,
心里那是有气的,
" 我身体好着呢 " 这句话,
配合他脸上不悦的表情,
正好表达了他的不满情绪。
孔笙这细节抠得,
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牛!




《山海情》播出后,
有好些人说:
" 黄轩终于找回了最好的演技。"
其实何止是黄轩,
热依扎、尤勇、黄觉等等,
有一个算一个,
都献出了近年最好的演技。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 因为孔笙把戏抠得太细了。"
《山海情》杀青,
吃散伙饭的那天,
不少演员都哭了:
" 好多年没遇到过这么好的剧组了,
好多年都没拍过这么过瘾的戏了。"
09


有人问孔笙:
" 你为什么能拍出那么好的剧?"
孔笙回答说:
" 我只不过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大家都觉得他拍戏有什么秘招,
其实他的秘招超级简单,
就是认真执行上述规则。
孔笙只是 " 做什么都要像那么回事 ",
就拍出了中国一流的剧。
谁是这几年最牛的影视公司?
毫无疑问,是正午阳光。
演员们挑选剧组时,
电视台购买新剧时,
几乎都认可一句话:
" 正午出品,必属精品。"
正午阳光为什么这么牛?
因为他的基因就是孔笙。
2011 年的时候,
孔笙带着几名弟子离开山东影视集团,
然后创办了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公司。
在正午阳光这个团队里,
大家也都认可一句话:
" 制片人候鸿亮是事务性领袖,
而导演孔笙是精神领袖。"
正午阳光能拍出那么多好剧,
就是因为他们 " 做什么都像那么回事 "。
他们没有什么大秘招,
他们的秘招就是 " 做了我们该做的事 "。
来源:拾遗
编辑 李朋
值班主编 寇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