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还对这一区域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

[复制链接]

254

主题

254

帖子

7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0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回望 30 年历程,浦东开发开放对长三角地理空间、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劳动力、市场、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是此间重要的媒介。
20 世纪 90 年代初,邓小平指出,开发浦东 " 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浦东自开发开放之始,就坚定地把开发浦东、振兴上海与服务全国有机统一起来,在区域产业经济调整与升级、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体系形成、劳动力流动与人口结构变化、区域文化互动等方面,为长三角一体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打好 " 全球牌 " 的同时还注重打好 " 长江牌 "。
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三角城市经济结构调整
浦东开发开放引领了一场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开发区建设热潮,带动了许多沿江城市开发开放,引进外资,调整产业模式,使得长江中下游城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协调和融通。在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下,至 1990 年 8 月,江苏省批准新建的 127 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 106 家是设在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城市。同年 10 月,800 里皖江两岸也掀起一轮开发浪潮,安徽省委制定 " 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 " 的决策,加快沿江经济开发。至 1992 年底,浙江先后建设宁波北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投资区、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椒江等较大经济开发区。就上海市内来说,也形成一些局部的小开发区,例如 1992 年起步的徐家汇商业区。
开发区建设之后,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浦东将原有传统的棉纺、毛纺织业缩小比例,大力开发电子产业、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金融产业等新兴产业。浦东作为标杆,带动了长三角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开发区纷纷招商引资,其中也包括长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与浦东、上海之间的投资、贸易、合作开发,以及以浦东为平台的跨国贸易。经济转型对上海产业的影响也扩散至长三角区域。比如,浦东成立一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将订单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功能放在浦东,将生产制造转移到苏浙皖的城市,逐渐形成头脑机构和利润中心在浦东、制造加工外移的产业链。
在浦东的对内、对外双向辐射开放带动下,截至 2000 年,全国有 400 多家上市公司在浦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700 多家外地企业在浦东的长江流域产权共同市场实现跨地区产权购并和重组。1992 年,长三角 14 个城市拟在浦东联合兴建科技协作中心,后来制定了《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至 1993 年,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建立起上海漕河泾、浦东张江、南京浦口以及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七个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高科技产业带。1995 年浦东功能开发出台新的政策,各地可到浦东设外贸子公司,实现跨地域经营。
无论是发展第三产业还是先进制造业,上海的经济转型给长三角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都带来有益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浦东开发开放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动作用。
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三角区域城市化发展
从城市史的角度来看,区域内城市开发区建设带来中国传统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模式的改变,并初步形成以长三角主要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体系。浦东开发开放不仅是国家战略,还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次突破。
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城市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功能分区不明、经济结构老化等问题。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城市结构调整,功能分区更为优化,尤其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江高科技产业区成为上海新的闪亮名片。浦东的开发开放对当时的浦西来说也是一个契机,浦西的建筑业、纺织业开始更多地转移到浦东,产业工人的集聚也逐渐发生转移。整个上海的经济、社会版图都在发生变化。1992 年起,浦西的许多厂房、企业开始东移,原有的浦东旧房进行改造。1995 年,浦西纺织厂迁往浦东,建立许多工人新村。同时,以南浦大桥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道路规划,给浦东城市面貌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1990 年 6 月 3 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未来浦江东岸的 " 新上海 "》,指出开发浦东,中心东移,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设现代化的新上海,是国务院制定的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方针。浦东开发改善了城市功能区分配,这一模式影响了长三角其他城市开发区的建设,推动这些城市将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相结合,使得长三角主要城市的面貌为之一变。
此外,借助浦东的国际开放平台,长三角主要城市间也初步形成合理的分工,长三角区域内城市化的模式整体改变,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紧密的城市体系。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长三角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城际铁路陆续贯通,沿海、沿江联动协作的航运体系初步形成。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背景下,虹桥商务区内飞机、高铁、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汇聚,不仅服务上海,也有效服务了长三角地区,成为整个区域的商务中心和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对长三角地区的贸易、物流等一系列服务业产生重要影响。
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三角人口流动与文化融合
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外省劳动力流向上海,形成上海近代以来第二次移民浪潮。同时,长三角其他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这两个流向带来中国人口大规模的潮汐式流动,也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化。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上海与长三角大规模人口流动不仅将人口迁出区的地方文化、习俗带入上海,也将上海的一些社会文化带回当地,推动了长三角区域内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992 年起,大批外来农民工涌入上海,为浦东建设注入新的劳动力。至 1994 年初,上海的外来流动人口有近 300 万,形成 " 流动的常数 ",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 " 新移民 ",赋予 " 上海人 " 以新的内涵。对于外来人口,浦东在 " 拆围墙 " 的同时全面启动 " 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 ",不受学历、身份、职称、户口限制。浦东新区还率先在街道、镇层面建立来沪从业人员的就业保障服务平台,免费提供相关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还为符合来沪人员职业介绍条件的首批中介机构办理职业介绍许可证。
这一时期,许多原来分布在浦西的外来劳动力也转而来到浦东,甚至一部分浦西的上海人也被动员迁往浦东。上海市民的迁徙方向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自 1990 年 4 月 18 日浦东宣布开发开放至 1992 年 8 月,浦西市民已有 2 万余户、共计 6 万多人跨江东迁,"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 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对于浦东本身来说,开发开放之前原本是 " 一片乡野 ",这就面临着本地农民的身份转化问题。从 1995 年起,浦东新区开设了浦东农民工转岗培训、成人教育、夜校、补习班等,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从本质上说,浦东城市化过程还涉及农民的现代化过程,在开发开放过程中他们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迁徙,长三角各地的文化也在区域间流动、交织。现在的长三角包括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四地的文化分属淮扬文化、吴越文化、徽派文化、海派文化,存在同质性与异质性。但是,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来到上海打拼的外来人口,将上海新的消费形式、消费观念等带回当地,也带去了其中蕴含的现代城市生活观念和思想文化,这一过程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观新闻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本文作者:陈云霞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