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革开放40年|从前在路边摊看连环画,如今去时尚书店阅尽精彩

[复制链接]

677

主题

677

帖子

20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1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店如同时光穿梭机,常常让他看见自己的童年、青年,以及现在的中年,也让他看见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兰州。
那本书至今依然是他的案头书,当心灵静不下来的时候,他还是会翻出来重读几篇文字,让内心归位。
每当看着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在书店里阅读,嬉闹的孩子在这里安静写作业,就觉得有一间这样的书店真好。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每一家小小的书店里都藏着大好的山川河流、星辰宇宙。在这里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快乐与梦想。


一个阅读者的图书时光
" 我们去书店看看,你自己去逛街吧!" 只要周末有空闲,陈晓军都会带着女儿去书店度过多半天,同时也给妻子一天休息的时间。对于在兰州某研究所工作的陈晓军来说,图书陪伴了他 30 多年的时光。书店如同时光穿梭机,常常让他看见自己的童年、青年,以及现在的中年,也让他看见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兰州。
陈晓军对兰州印象最早最深的地方是张掖路。至今他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掖路上的那些小店铺,以及路边的那些高大树木。在那些店铺当中,张掖路新华书店是最豪华的所在。
陈晓军说自己小学三年级就能独自来张掖路新华书店了。每次,他需要早晨 7 点从家里出发,转乘 3 次公交车,到早晨 10 点左右才能到西关十字。下午 1 点左右,他就得准备回去了,否则太迟就没车回家了。
来回路上近 6 个小时的颠簸,只为了两个小时书店里的温暖时光,书当然会买一两本。他记得那时候书店里的连环画很多,但连环画却并不是成套的卖,一般是一段时间只卖其中的一本,因此凑齐一套书非常不容易,这需要常常跑书店。对于家远,手里只有过年的一点压岁钱的孩子,买齐成套的连环画几乎不可能。好在,那个年代爱书的人多,同学们凑着买,再互相借阅。陈晓军记得他的《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那些书常年在同学的手上传来传去,而同学的书也常在他的书包里。
小学时代,陈晓军用压岁钱陆续从新华书店里买齐了四大名著,还有少年百科全书。他说在那个没有 " 百度 " 的年代,小朋友有疑问总爱向他发问。那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 " 小百科 ",这是图书当年给予他的自信。
除了买书,阅读更多的来自于租书。学校不远处的市场里,总有小书摊诱惑着陈晓军。一字排开靠墙而立的小木架上放着一行行书,十多个小板凳摆在空地上,有座位的人看得津津有味,等不到座位的只好站着看,脚麻了跺几下,再换个姿势站,站不住的孩子干脆席地而坐。
看书的人多是因为租书比买书便宜得多,租本书看也就是几分钱的事。有时候同学们约上一起去看,趁摊主盯得不紧,大家偷偷交换着看。
作为一个 70 后,陈晓军的中学时代是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出版业进入市场竞争的时代,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以琼瑶为代表的 " 言情小说热 ",以金庸为代表的 " 武侠小说热 "。
1985 年,初二的陈晓军买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两本书带热了同学们购买的热情。他的两位同学,一位买齐了金庸的所有书,另一位买全了梁羽生的书。陈晓军至今回想起往事还洋洋得意:" 我花了两本书的钱看完了两位大师的全套书!"
从 1990 年外出上大学,到 4 年后回到兰州,书店依然是陈晓军最爱去的地方。不同的是,他发现图书种类多了,而且能去买书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他记得后来在大型商场卖文具的地方,也有专门的图书区。有时候只是买点别的东西,但一走进图书区,再出来的时候发现该买的没买,手里却拎着新买的书。
更让他惊喜的是,2000 年之后,兰州的书店不仅多了,还漂亮了。张掖路新华书店虽然外观变化不大,但里面变化却不小。而南关十字的西北书城更大更全,工作中需要专业书籍时,陈晓军总会第一时间去西北书城先找一找。
近年来,除了新华书店外,像纸中城邦、广场书城等一批有特色的民营书店也出现在兰州的各个街道上。与大而全的新华书店不同的是,这些书店里的书更新颖,它们紧跟着年轻人的阅读兴趣而 " 行走 "。陈晓军记得,当自己刚看完《南方周末》上刘亮程的一篇文章不久,在一次闲逛广场书城时,就看到了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至今依然是他的案头书,当心灵静不下来的时候,他还是会翻出来重读几篇文字,让内心归位。


从广场书城到理想国度
让陈晓军耳目一新的书店——广场书城,位于兰州市酒泉路,毗邻张掖路商业步行街。这是一间非常安静的书店,有着舒适的桌椅,柔和的灯光,书籍为墙,正好分隔出不同的空间。在一个公共的书店阅读,留连其中的读者常常有一种在家里阅读的随意感,感受到岁月静好的安宁时光。
书店的创建人王剑是一个儒雅的中年人,与一般生意人不同的是,他本身就是读书人,书店里多半的图书都是他一本本挑选出来的。说起阅读与书店,王剑说他亲身见证了图书的变迁。从当年离开体制内的出版行业,到做书店,他的经历就是一部奋斗史。即便是现在拥有 4 间书店、百名员工,王剑依然觉得最大的快乐是创业的艰难,及一种自由掌握生活的快乐。
1985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的王剑被分配到了甘肃人民出版社,也就是现在读者集团的前身,做了一名普通的图书编辑。1991 年不足 30 岁的王剑做到了编辑室主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剑辞职下海。他说:" 当真正站在市场的’海水’里,才尝试到趟石头过河的艰难。" 从 1995 年到 2002 年,做为一个独立图书出版人,王剑伴随着文学的繁荣与市场化成长,帮助了一批作者出版了自己的图书,也为读者送上了一份不一样的文化 " 餐点 "。
2002 年,一座综合开放式零售书店——广场书城,出现在张掖路之侧。图书涉及文学、文史、美术、哲学、历史、心理学、旅游文化、少儿读物和学生课外读物等。开业伊始,王剑就决定在这里,让读书人找到作者,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心灵的体验与交换。
如今在电商的冲击之下,王剑依然认为阅读不论方式如何变化,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不会改变,书店需要 " 内容 " 的主旨不会变。根据年轻人 " 要颜值 "、" 要内容 " 的特点,2015 年他创办了兰州市第一个以阅读为主题的较大型特色书店——兰州理想国度书店。书店占地近 400 平方米,图书近 4000 余种,座椅 80 余个,实行融购书、阅读、文化交流、文创产品销售、线上宣传促销和咖啡饮品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2016 年,他的第二家书店在城关区北京华联购物中心正式开业。王剑说,每当看着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在书店里阅读,嬉闹的孩子在这里安静写作业,他就觉得有一间这样的书店真好。
目言书店的 " 集合 " 阅读
今年 6 月,当目言书店亮相的时候,立刻就成为兰州时尚年轻人的话题," 你去过了没有?"" 拍照了没有?" 晒照目言书店成为当时朋友圈的热潮。目言书店的出现改变了大家对书店的认识," 原来书店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凡是美的东西都可以包罗 "。书店有最漂亮的装修,云朵通道上空,灯饰被装扮成了蓝天白云;书店里有最美的花店,出售的是手作的花朵饰品;店里的音乐是店员吉它伴唱;书店里有专门的集市区,出售各类创意手工 ……
这个最美书店的策划人叫冯博键,一个 90 后的年轻人。他说现在的文化不再固守死板,不论阅读、审美、体验,都是阅读的方式之一,目言集合书店将此结合起来,用商业模式让它适合消费者的口味。年轻人对书店的热衷,是他们在书店里找到与其价值观一致的内容,也就是它让人觉得自由与舒适。
冯博键说,目言书店一直客流如潮,最初是因为新鲜感,后来更多的是因为店里经常组织的活动,用讲座来搭建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模式,吸引了更多的人来书店。3 个多月的时间里,有 20 多场读书活动在目言书店里举办。
他说,尽管现代阅读的方式如此之多,但目言集合书店还是将以图书为主,扩大图书区。他的理想是把书店做全做大,选书籍方面会更 " 大胆一些 "。
书店的快速发展,让爱读书的陈晓军们感受到兰州城市多元文化的发展。如今,他会去西北书城逛一逛;在西关附近就去广场书城里坐一会儿,享受片刻的宁静;带着孩子时,他也会去目言书店,儿童区里又能玩又能读,非常适合孩子们。而这一切,在当初他还是个孩子时,压根没敢想过书店会变成这样。他怀念旧日时光,但更喜欢现在的时光。
广场书城的王剑说," 当你走过一段路程,发现自己走不动了,这是因为你身负陈旧的东西太多,自我更新并行动,接受新东西,才会面对未来。" 这是他的创业体会,更像我们不断进步中的这个城市。
兰州晚报记者王巧灵 / 文
甘霖 / 图
韩征 / 漫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