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回复: 0

从填补心灵空白到照亮脱贫之路

[复制链接]

297

主题

297

帖子

9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9
发表于 2020-10-5 0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填补心灵空白到照亮脱贫之路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郭建华的光影人生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崔志坚 丁艳
" 一方小银幕,能装地和天,演不完千古悠悠美与善,放不尽人生百味苦辣酸甜。银幕故事像老娘土,养壮了根,养旺了苗,养靓了女,养俊了男,养甜了老百姓的苦日子,养美了大江山。只要乡亲们喜欢看,俺情愿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 戏曲电影《电影儿女》的主题曲唱出了郭建华与电影近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郭建华近照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摄 / 光明图片
郭建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原开封县)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对当地百姓来说,她曾是 " 放电影的‘好闺女’ ",后来成了 " 放电影的‘好妈妈’ ",现在是 " 放电影的‘老太太’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做放映员的 20 年里,郭建华共为观众放映 13000 多场电影;当站长和经理的 25 年里,她共组织放映故事片、科教片超过 15 万场次,观众高达上亿人次。
在与电影 " 共舞 " 的 44 年里,郭建华给百姓送欢乐,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送法律,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观念;送科技,提高了群众的脱贫技能。
一部一部电影摞起的人生
" 大半辈子过去了,回头看看,我的人生是一部一部电影摞起来的。" 郭建华如此概括自己的一生。
1976 年,郭建华成为开封县电影公司的一名农村放映员。
" 放映员的工作多神圣啊,只要一放电影,很多人就都高兴起来。" 郭建华说,那个年代,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一听说放电影,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早早地背上孩子、拎着凳子,成群结队地向放映场奔去。一场电影的观众至少几千人,有时甚至上万人。" 能给这么多人放电影,我感觉很幸福。"
只要一坐在放映场上,机器一转,郭建华就会随着银幕上演绎的精彩故事,和观众们一块儿落泪,一块儿欢呼,一块儿鼓掌。
在一般人看来又苦又累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郭建华却坚持数十年。她坦言,除了电影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 " 老百姓对电影的喜爱 "。" 每天能给农民多放一场好电影,能让农民多看上一场好电影,就是我多年的工作目标。"1978 年,电影《烈火中永生》刚在农村热映,乡亲们翘首以盼,见到郭建华就问:" 啥时去俺村放映呀?"
当时已怀孕 7 个多月的郭建华,为了能让乡亲们尽早看上这部电影,每天晚上要去 3 个村放 6 场电影。放到第 18 个晚上,第二场电影还没放完,郭建华就疼痛难忍,倒在了放映机旁。
乡亲们用板车把郭建华拉回家,孩子早产了。郭建华的丈夫把瘦弱的孩子搂在怀里,抱了两个小时,孩子才缓过劲儿来。夫妻俩哭着为孩子取名 " 红梅 ",只因郭建华当时放映的电影主题曲为《红梅赞》。
20 世纪 90 年代,郭建华被聘任为县电影公司经理,当时的电影市场非常不景气,电影公司经营不善、资金短缺。郭建华经过 9 天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走进了电影公司的大门。
就任那天,郭建华对大家说:" 咱不能让老百姓看不上电影啊!" 此后,郭建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走出改革三步棋:改定额承包为代理发行,实行电影拓市场、能人挑大梁;变管理型为服务型,改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改人浮于事为竞争上岗;实行工效挂钩,优劳优酬,奖优罚劣,要求职工做到的郭建华先做到。一年下来,电影公司的收入由原来的不足 4 万元增加到 20 多万元。
44 年来,洁白的银幕伴随着郭建华从青丝到白发,从青春年华到花甲之年。如今,郭建华初心不改,依然坚持在基层放映第一线。2019 年,她还到村里为群众放映了 143 场电影。
" 电影是我的生命,我已经离不开电影,更离不开群众。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银幕高高地挂起来,让群众文化活动火起来,让父老乡亲们乐起来,让精神文明传播开来。" 郭建华说,给农民放了这么多年电影,除了观众接受教育外,电影里的英模人物也让自己深受教育,指引自己找到人生方向。
" 三槌 " 和鸣奏响农村法治新乐章
1998 年,在村里放映普法影片时,一位老人在散场后仍伤心流泪,久久不愿离去。当郭建华上前询问时,老人擦着眼泪说:" 你们来晚了。要是能早几年懂法,俺儿就不会进监狱了。"
这件事让郭建华心里很不是滋味,久久难以释怀。自此,郭建华动起了电影普法的心思,也在心里埋下了深深的 " 基层法治情结 "。
走村串户多年,耳闻目睹了许多农民因法律意识淡薄而犯罪入狱的不幸案例。郭建华越发意识到,在农村加强普法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 培育农民的法律观念,必须要依靠通俗化的传播手段。" 郭建华说," 过去影片少,有啥就放啥。现在不同了,可以结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根据群众需求,为乡亲们量身打造或者选择他们想看爱看的电影。"
郭建华还提出了 " 锣槌、鼓槌、法槌 " 的农村法治思想,告诉群众,要 " 多敲锣槌鼓槌,少敲法槌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她说:" 我希望用锣槌、鼓槌寓教于乐,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用法槌弘扬法治,保一方平安。"
作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基层普法力度,营造全民学法懂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良好氛围,以预防为主,把高墙内的惩戒转变为高墙外的教育。
一边提出建议,一边身体力行。农村成了郭建华搞全民普法教育的试验田。经过多次调研,她最终决定将祥符区西姜寨乡白庄村作为试点,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基层普法教育宣传模板。2017 年 6 月,祥符区首个基层普法基地在白庄村建立。2018 年 2 月,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党支部组织党员走进祥符区,在西姜寨乡白庄村开展 " 送法进乡村、共学十九大、扶贫献爱心 " 主题活动。
如今," 白庄普法模式 " 在祥符区 335 个行政村(社区)全面铺开。截至目前,累计播放普法电影 5000 余场次,观影群众 80 余万人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 100 余场次,受众 30000 余人次。
聘请律师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解决 " 愁到睡不着觉的大问题 ";帮助促成张庄小学生代表参加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公众开放日活动;联系协调祥符区一百名驻村第一书记聆听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主审法官谢勇以《民法典》服务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宣讲……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第一书记王晓楠,对驻村以来郭建华助力张庄村基层法治工作所做的努力如数家珍。
一方小银幕助力奔小康
" 我生在花生窝,长在花生主产区。" 为了让乡亲们的花生获得更好的收成,在郭建华的建议下,河南影视集团拍摄了科教片《咱家花生好收成》,影片有故事、有知识,让农民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李永乐就是看了上述电影后,决定辞掉城里的工作、返乡创业的。在了解了郭建华为农民放映电影的故事后,李永乐感触颇深:" 屏幕上放的是热血青年,我们也要做电影屏幕外的热血青年。"
在当地政府和郭建华的鼓励、支持下,2017 年 4 月,李永乐组建了青年创业团队,调研当地农产品,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创业中,郭建华常常为李永乐答疑解惑。
"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们的基地面积扩大了,产品也从最初单一的花生产品延伸到了当地所有的特色农产品。" 李永乐兴奋地说,现在,他们围绕花生做足了文章,设计了一系列花生文创,带动了当地一家花生老作坊。如今,西姜寨五香花生不仅卖出了开封,也卖出了河南。
" 电影使我的生命闪光,架起了我和农民沟通的桥梁。" 郭建华说,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我很庆幸走进了农村,走进了基层,让我到了晚年还有活干,还有放不完的好电影。"
" 送来米,送来面,不如送部科技片。" 科技电影被祥符区农民亲切地称为脱贫致富的 " 金钥匙 "。近年来,黄河水浇灌 + 科技兴农,祥符区地膜花生增产一倍。在郭建华的积极推动下,该区花生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面积达 50 万亩,花生价格也翻了一番,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 " 金字招牌 "。
这些年,郭建华每年都会带上乡亲们种植的优质花生上两会。" 我不仅要给农民放好电影,还要帮助农民销售好花生。" 郭建华说,她将呼吁更多人,帮助农民兄弟拉长花生产业链条,打造国际国内消费市场,给祥符区的好花生找个 " 好婆家 ",让农民靠花生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8 年 4 月,在郭建华提议下,祥符区启动了以 " 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气 " 为主题的 " 百村千场 " 电影扶贫扶智放映活动。郭建华带领放映人员深入全区 71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 29 个贫困户较多的非贫困村,建立了 100 个农村扶贫电影放映点,采取 " 菜单式 " 放映模式,累计放映扶贫科技电影 11000 余场,观众达 200 余万人次。
" 俺从十四五岁就开始看她放映的电影,从送文化到送科技,她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帮助我们富脑袋,鼓口袋。" 祥符区范村乡大关头村党支部书记赵志说。
郭建华欣喜地看到,电影声情并茂的展示和其中真实感人的故事,不仅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技能,也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由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更加增强了群众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和韧劲。
短评:一句承诺一生坚守
" 只要乡亲们喜欢看,俺情愿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
就是这样一句承诺,让郭建华坚守在乡村,当了一辈子农村电影放映员。这份坚守,缘于电影《焦裕禄》中的一个镜头。" 风雪中,焦裕禄拉着板车,走到一对老夫妇家里,坐在炕头上亲切地说:‘老大爷,我是您的儿子,要过年了,我过来给您送点粮食。’ " 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郭建华坚守在豫东那片黄土地上,为人民输送精神食粮,一干就是 44 年。
心里有了这份承诺,再苦再难也没变过。近半个世纪,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的文化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勇于探索,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她的心中有对党的忠诚,有为民服务的情怀,有扎根基层的执着。
道德是担在每一个人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贵在践行,贵在坚持。郭建华的事迹反映了基层文化工作者对党忠诚、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与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要实现乡村振兴,打赢三大攻坚战,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郭建华这样的人。(作者:王胜昔 崔志坚 丁艳)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光明日报 文字编辑:程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