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3|回复: 0

9.0分的变态伦理片,跟真实生活比差远了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250

帖子

7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62
发表于 2020-5-10 0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有个新闻把我给震惊了。
5 月 2 号的劳动节,当人们还沉浸在节假日的喜庆气氛里时。
陕西靖边一名 58 岁的男子悄悄把他的亲生母亲给活埋了。


5 月 2 号晚上大约 8 点左右,马某用人力车拉着 79 岁的老母亲出了门。
但第二天凌晨却只身回了家。
妻子问他,他解释说送母亲去了车站,送去了甘肃亲戚家。
妻子联想到之前马某就对母亲心怀怨恨,觉得事有蹊跷,于是报了警。
一开始,马某还矢口否认,硬说自己送母亲去了亲戚家。
在警方的追查和盘问下,马某才老实交代。
自己把母亲埋在了靖边县万亩林的一个废弃墓坑里。


此时是 5 月 5 号,距老人被活埋已经过去三天。
得知老人被活埋位置后,警方火速派人前去进行挖掘搜救。
万幸的是,马某当晚在活埋母亲时,并没有把坑口的土踩严实。
民警们在挖掘的时候,隐约听到了老人的呼救声,之后成功将老人救出。
目前,老人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马某也被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正式批捕,案件也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当时看到新闻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一部电影。
因为那是 1983 年拍出来的电影,故事讲的则是更为古早的民间传说。
但我万万没想到。
类似的情节竟然在 2020 年真实发生了 ——
《楢山节考》
1983.4.29. 日本


这片子的故事很简单,几乎是单用片名就可以讲完了。
楢山,指的是位于日本信州附近的一座山。
在楢山地处的山区里,坐落着一个小村落,生活着大约百十来号人。
村庄里的人按照自己的一套传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节,是规则,习俗的意思。
楢山节,也就是与楢山有关的一种习俗。
考,是考证,考查的意思。
楢山节考,说的就是调查考证" 楢山节" 这个习俗。


这个习俗是" 弃老"——
当村子里的老人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便会由儿子将其背进楢山度过剩下的日子。
村里人的说法是,如此老人们便会随山神而去,魂归自然。
还能与亡故的人相见。
但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这是因为当地的土地贫瘠,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为了生存下去,当地的村民才渐渐心照不宣地定下了这样一个法则。


很快,树墩家的阿玲婆婆也要满 70 岁了。
但老人家身子骨依旧硬朗。
不仅能下地干活,还能轻轻松松咬断编草席用的稻草绳。

讲道理,年轻人的牙口都不一定有这么好。


这并不是件好事。至少在这个村子里不是。
街坊邻居会说闲话。
连自家的孙子都编了首歌谣,嘲笑奶奶是" 鬼婆婆,有三十三颗牙"。


除此之外,树墩家还是个有前科的 ——
当年阿玲婆婆的丈夫就不愿送母亲上山,因此树墩家受尽了村里人的白眼和奚落。
阿玲婆婆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所以她下定决心,今年必须要上山。
既是为了遵从习俗,洗刷耻辱,也是为了给家里节省下口粮。
为此,阿玲婆婆狠下心,在石缸边生生磕掉了自己的牙齿。
磕完后,还一边嘟哝着" 怎么才两颗",一边笑嘻嘻地扬起满是鲜血的嘴给村里人看。
来看呐!我够资格去死啦!




在阿玲婆婆进山前,她还有三个问题需要担心。
这几个问题看似是关乎不同的个人,其实关乎的是树墩家家族的生死存亡。
第一件事是大儿子利平丧偶。
在这里,丧偶并不仅仅是关乎利平生理和心理上缺少慰藉的事。
更是少了一个劳动力的问题。


第二件事是孙子袈裟吉取了个媳妇,叫阿松。
这个媳妇不仅好吃懒做,还经常在夜里偷粮食接济娘家。


第三件事最麻烦。
小儿子助平长这么大,还没有碰过女人。
饥渴的时候,他甚至会偷偷跑到隔壁家对母狗发泄性欲。
整个电影的故事大部分时间也就是在讲母亲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


剩下的内容则是详细展现大儿子辰平在送母亲上山之前、之中、之后的纠结与痛苦。
当年,辰平的父亲不忍送母亲上山,说他根本就不懂。
辰平一怒之下打死了父亲。
如今到了他要送阿玲婆婆上山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了父亲那一席话的含义。
也懂了父亲当年所承受的痛苦与压力。
但,生存和族群法则的压力,让辰平无力去抵抗。
最终,他还是满怀愧疚地背着母亲上了楢山 ......


其实早在 1958 年的时候,木下惠介导演曾经拍过一版。
当时还提名了第 19 届威尼斯电影界金狮奖。
不过,那一版走的是舞台剧的风格,偏文艺,偏温情。
而 1983 年的这版是由今村昌平执导,力求的是希望真实、自然。
在片中,导演加入了很多自然界的镜头。
比如在片中人物交合的时候,接上动物们交合的的镜头。
等于是直接把人类放在了与动物们放在了对等的位置上。




就像《生死场》里说的那句:
在这儿,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冬春夏秋又一冬,影片由大雪下的村庄远景开始,最后由同样的镜头收尾。
阿玲婆婆死,大雪掩埋了辰平送她上山的脚印,仿佛一切未曾发生一样。
而当辰平回到家中,看着妻子穿着阿玲婆婆的腰带,若有所思。
旧阿玲婆婆的故事结束,新阿玲婆婆的故事又将上演。
这个小村庄里的人就这么循环往复地活着 ......


整部电影里,今村昌平并没有给出自己的态度,更没有批判。
更多的时候,他只是静静地把镜头放在他们面前,如实记录。
因为他知道,他并没有资格去批判什么。
在片中,村民们除了生、死、性这三件事,根本无力再去思考其他。
偷了粮食,会被活埋;
生下了多余的男婴,会被丢弃在田野里;
人们交合,也就真的是在交合,不带任何感情;
所谓的送母上山,其实就是自己骗自己,以山神之名,行邪魔之事。
只不过,他们没有那份精力和闲心去反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生命徘徊在存亡边缘,所谓的人伦道德自然也就沦为了笑话。
阿玲婆婆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导演为了全面展现村民们的生存状态而设置。
而这生存状态所带来的习俗、生死的压力,又反过来集中体现在辰平送阿玲婆婆上山的犹豫不决之中。
所以看这片子的时候,给人更多的感受是唏嘘。
但,别忘了,这终究只是电影。
它所讲的,也只是几百年前才有可能发生的故事。
发生在如今?我不敢想象,也不能想象。
但它确实发生了。


昨天," 活埋母亲" 一事又曝出新进展。
原来,马某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甘肃后,带走了其他三个孩子,却独独没带走马某。
后来马某由叔父养大,三十多年来未曾见过母亲一面。


十几年前,老人带着二儿子从甘肃回到靖边,此后一直和二儿子生活。
但随着老人年事渐高,二儿子身体也不好,老人便于去年被送到了马某这里。
去年年底,老人摔了一跤后一直卧床不起,基本上算是瘫痪了,大小便经常就在床上。
回家的时候,马某经常推开门就能闻到扑鼻而来的臭味。
渐渐地,马某也就厌烦了。
再加上马某某夫妻本身就要靠打工养 4 个孩子,生活压力很大。
最终酿成了这出人间悲剧。


新闻曝出后,很多人开始对马某表示同情。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久病床前无孝子" “马某也是生活苦” ......
一连串的同情之词让我不禁哑然。
但这些苦,就是马某活埋母亲的理由么?


《楢山节考》为何让人唏嘘?
因为电影里的人,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现实中的马某,到了电影中所描述的这种地步吗?
没有。
更何况老人当初为何选择独独扔下马某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
事实是,如何对待遗弃自己的母亲,马某有很多种选择。
但他最终却选择了最没有人性的一种。


讽刺的是,当民警们把老人从墓坑里挖出来后,老人还在担心马某会被追责。
她谎称是自己爬进了墓坑。
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个弃母的故事:
儿子要把年老的母亲丢弃深山,他一直背着老母亲往深山里走。
一路上母亲总是不停的折树枝,儿子就问:妈,你干嘛呀?我要把你背到一个很好的地方去。
母亲早已知道儿子的想法,她依旧安静地回答:
儿啊,我怕你回来认不得回家的路 ……


在医院接受采访时,老人说自己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大娃(马某)和二儿子。
似乎是她也明白自己当年做错了,心怀愧疚,认为自己死不足惜。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不知他们这一家该如何度过。
(楢山节考)
电影不是现实
现实却远比电影可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