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明星于丹:从万人追捧到被轰下北大讲台,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1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17:4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遇是一种缘分,欢迎关注“甜小娱儿”!

文|甜沫
2006年10月1日,一位沉稳大气、口吐莲花的女教授登上了央视《百家讲坛》的舞台。谁都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竟然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国学热潮,并形成文化领域特有的“于丹现象”。
而在此之前,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一名教师,从默默无闻到爆红全国,她只用了七天。那年国庆假期,借助《百家讲台》这一栏目,于丹开启了“文化明星”的全新道路。
成名后的于丹,一路高歌猛进,升职加薪不在话下,社会兼职一度达到了60多个,她在全国各地开讲座,多次去海外讲学,还趁热打铁接连出版6本解读古代文化的著作,其中,《于丹〈论语〉心得》,国内累计销量达600余万册。
于丹还被媒体称为 “文化超女”、“学术明星”、“国学大师”,2007年,于丹以1060万版税收入荣登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二位。那时,无论走到哪里,于丹都自带光芒,受到万人追捧,与各种美誉相得益彰。

可是,到了2012年,在北大百年讲堂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刚刚走上讲台的于丹,竟被台下学生和观众要求“下去”。口才绝佳的她,仅说了句“一切尽在不言”中,就悻悻走下讲台。
自此,于丹逐渐消失在大众视线中,曾经站在文化圈顶端的学术明星为什么会跌落神坛,是偶然还是注定?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01、父亲是于丹走上国学之旅的引路人
1965年6月28日,于丹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她的情操,也为日后她进行古典文化研究奠定基础。
于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独生子女,而她的启蒙教育来自于姥姥。于丹的姥姥是一位大家闺秀,上过张之洞创办的女子学校,富有学识。不到3岁,姥姥就教她认字,背诗词。
于丹的父亲名字叫于廉,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沪校,与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是同班同学,于廉国学底蕴深厚,曾担任中华书局的副总编辑。
于丹6岁时,父亲就开始结合生活中的小事,给她讲解《论语》中的一些词语,如“见贤思齐”、“君子慎独”、“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小小年纪的于丹并不能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但她还是瞪着大眼睛听父亲讲。

于廉还热衷于给于丹买各种小人书,希望女儿可以通过书籍获得知识和快乐。他喜欢写诗,给于丹读诗,他还喜爱昆曲,常带于丹去看昆曲演出。
其实,于廉不仅是一位知识分子,而且是一位国家干部,曾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多年,那他为什么会调到中华书局任职呢?
于廉曾说:“我两袖清风,没给孩子留什么。女儿是学文的,我最后在一个最权威的古籍出版社工作,就是想要给女儿留点书。”
深受父亲的影响,潜移默化,于丹自小就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年积累,文化的基因渗透到她的骨髓中。所以,于丹走上国学研究之路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02、从爆红到被质疑:于丹的《论语》解读,对吗?
1982年,于丹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学硕士和影视学博士,1989年,于丹留校任教。
此后的17年,于丹活跃在影视传媒实践的第一线,在高校从事影视教学与研究工作,曾经教授《影视学概论》、《电视新闻采编》和《中国古典文学》等课程。
于丹不仅具有丰富的国学知识储备,而且深谙电视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站上《百家讲坛》的学者教授何其多,为什么真正深入人心的人屈指可数,为什么于丹可以凭借三寸之舌杀出重围?

我觉得这和她长期从事电视传播领域密切相关。如何进行电视形象塑造,并在短时间内产生最大的传播和谈论效应,这是于丹的专业。
2003年,于丹主讲的大学课程《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之《千古明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作为课题主持人,于丹与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八家电视台合作,进行了大量课题研究,在影视传媒业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而这一系列合作后,于丹讲课的视频在网上被点击传播,为2006年于丹的爆红起到了积淀和宣传造势的作用。
《百家讲坛》上的于丹,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妙语佳句,信手拈来,作为这个舞台上少有的女学者,于丹大有横空出世、一鸣惊人的姿态。
她讲《论语》趣味横生,语调轻松,言语清新,天然熬成一锅浓稠的鸡汤,把高深的经典国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快乐生活,安贫乐道,于丹总是能头头是道,自圆其说。

可是时间久了,很多人开始质疑于丹:她讲得对吗?她口中的《论语》真的是那部流传了两年多年的儒家经典吗?关上电视,读一下于丹的文字,很多人发现,她的解读片面又浅薄,与一般的鸡汤书籍并没有什么区别。
03、因这两件事,她跌落神坛
在被质疑学术水平的同时,当红的于丹做出表里不一、言行矛盾的事。电视上的她说着真善美的箴言,可现实中的她被爆出为人傲慢,桀骜无礼。
2009年4月,作为国内享有盛名的国学讲师,于丹受邀到伦敦 “亚洲之家”解读孔子儒家文化。走出国门,弘扬华夏文明,本是往脸上贴金的事。
出人意料,活动结束后,一篇名为《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的帖子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于丹瞬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发布帖子的人正是于丹在英国出席活动时的翻译。这位翻译称于丹是“欺负弱者的大怪物”:于丹当时入住伦敦最好的酒店之一,可是她却抱怨档次不够,三天换了三个房间,直到住上了总统套房,这让酒店工作人员极其厌恶。
于丹对翻译和助理动辄怒目而视,出言不逊,大发雷霆,无端发威。她的粗暴和虚伪让翻译对她忍无可忍,只好辞职离去。
这位翻译还说,因出版著作,于丹欺负整个中华书局200多人,且达到“见之则战栗”的程度。可见,于丹的膨胀和耍大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于丹的人气直线下降,满腹经纶,却道貌岸然,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而3年后的一件事给予于丹的更是重磅打击,基本给她的学术明星之路画上句号。
2012年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上演了昆曲专场,现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席间的观众之中大多是对昆曲颇有研究之人,还有一部分是北大的学生。
在国粹赏析环节中,于丹化着浓妆,身穿短裙,踩着高跟鞋,走上了舞台,正准备做总结发言。而这时出现了意外的插曲:或许是因为反感于丹不合时宜的穿着打扮,或许是对于丹解读昆曲不够信任,台下有观众喊“下去”,“你不能代表我们”之类的话。

于丹说了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尴尬离场。于是就有了“于丹在北大被轰下讲台事件”,从此,于丹隐退,极少在电视或一些大型论坛出现。
结语
毋庸置疑,于丹是有才的,她对《论语》的解读新颖而通俗,深受观众的欢迎,但是打着文化的旗帜来卖弄学问,很容易翻车,说得多了破绽自然就能暴露出来。
作为一个学术明星,受到的关注太多,哪怕很小的争议也容易被无限放大,继而对她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学者和教师于丹而言,现在安静地教书做学问,又何尝不是好事呢?

你对于丹解读《论语》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甜沫,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甜小娱儿”。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来个一键三连吧:点赞、转发和收藏。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目前使用的是【试用版】,很多功能受到限制!!如果试用此插件之后满意,对您产生了帮助,请购买正式版支持一下辛苦的开发者,插件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正式版用户的支持,优秀的应用得益于您的捐助,点击下面的链接去Discuz官方应用中心购买正式版永久授权


https://addon.dismall.com/?@csdn123com_todaynews.plugin
正式版后续更新升级免费,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