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6|回复: 0

春节安利美食丨中国古代人过年都吃啥?

[复制链接]

651

主题

651

帖子

195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5
发表于 2019-2-7 1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件慎重而重大的时期。民国老吃家唐鲁孙说过 " 当年在故都过年,是一件重大的事情 "。
提起春节,总是少不了形形色色的吃食;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不论人们在何方以什么心情迎接春节,似乎总感觉家乡的年味一年比一年淡漠了 …… 在大城市里也许不能放烟花爆竹的情况下,连过年时那些年食也觉得寡淡无味。
其实,对于早先的中国,每逢春节这天,吃什么似乎不是问题,如何吃才是个问题。


无论年夜饭上有什么山珍海味,人们也少不了要吃主食。米饭、馒头、面条成为今天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先秦时期,中国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所谓 " 五谷 " 中的粟、黍、稷,第一个对应的可能是 " 小米 ",后两个则可能是 " 黄米 "。
在古时候过年,除了各种菜肴之外,主食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两汉之前,小麦还未被推广,都是用麦粒来煮饭。直到两汉之后,才逐渐普及了谷物制粉的技术,出现了馒头,面条等食物。所以像孔子,孟子这些人,在过年的时候,麦饭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中国是小麦的原产地之一,但长期不被重视,吃的话,也只是用麦粒煮饭,制作 " 麦饭 "。要到两汉时期,谷物制粉技术才逐步推广开来,出现了馒头、饼、面条等食品。这意味着,孔子、孟子们要是吃年夜饭的话,主食只有 " 粗粮 "。
中国人的粮食结构在唐代发生历史性改变,粟、大麦、小麦在北方,水稻在南方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这个时候,在较少种植水稻的北方地区,大米的价格超过粟米和面粉很多,通常只有富人才吃得起,属于粮食中的奢侈品。
在南方,麦类种植范围则很小,直到金人南侵,大批北方人逃往江南,麦类需求大增的情况下,种植面积才逐渐扩大。临安城(杭州)中面食店随处可见,饮食上 " 无南北之分 " 了。




饺子、汤圆寓意美好,过年必吃
说起中国人过年必吃的东西,饺子在唐朝时已出现雏形,在宋朝称为 " 角子 ",在元朝被叫做 " 扁食 "(来自蒙古语或回回语,在一些地区沿用至今),后来也有 " 水点心 "、" 煮饽饽 " 等名字。因饺子形如元宝,被人们赋予 " 招财进宝 " 的含义,同时又便于人们把各种象征吉祥铜钱、糖果等包在馅里,久而久之,到了明朝,饺子成为北方人过年的必备食品。




过年除了经常吃饺子之外,汤圆也是一种常见的美食。南方过年的 " 标配 " 汤圆起源略晚,前身是北宋上元节(元宵节)吃的 " 圆子鼓豉 ",南宋已有 " 乳糖圆子 "、" 山药圆子 "、" 金桔水团 " 等不同馅料的做法。
明朝时,北方在正月初九后吃 " 元宵 ",制作方法是 " 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这显然已经和今天没什么区别了。
汤圆因其形状,被赋予 " 团团圆圆 " 的意思,过年时吃确实吉祥、应景。因此理论上,如果我们回到明朝过年,我们在北方就能吃上饺子,在南方就可以享受汤圆了。




魏晋至唐宋吃羊为主,鹿肉曾是 " 大众食品 "
过年餐桌上当然少不了肉。现在中国人吃猪肉最多,牛肉和羊肉次之。但是在魏晋直至唐宋这段时间里,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养羊区域扩大,羊肉超过猪肉,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
在唐人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记录的 58 种菜品中,有 16 种是羊肉或奶酪做的菜。宋朝更有 " 御厨止用羊肉 " 的规定,以至宋真宗时,宫中一年要杀数万头羊。在这种示范作用下,老百姓不免争相食羊。金朝占领北方后,江南羊肉产量不足,猪肉的地位上升很快。临安城内肉铺众多,在过年前后,每家能卖出数十头生猪。


当时数量依旧庞大的野生动物群,成为人们的 " 天然食库 "。现代人很难想象,周武王一次狩猎,就能捕获麋鹿 5000 多头、犀牛 12 头,以及大量的虎、豹、熊等 " 珍稀动物 "。
因此要在古代过年,年夜饭中的野味将极为丰富,甚至孔雀肉、老虎肉、狐狸肉无不是人们的盘中餐。其中鹿肉尤其常见,鹿尾、鹿舌都是有名的下酒菜。
不过古代因要用牛耕田,历代政府大都禁止杀牛,违反者会被施以重刑。过年时,大家如果要吃炖牛肉,只能冒险到黑市上去买 " 非法牛肉 "。这里多说一句,在宋朝卖牛肉那是真正的暴利行业,因为买一头活牛 5 — 7 贯(1 贯通常合 1000 钱),而牛肉一斤 100 钱,那么一头两三百斤牛能轻易卖出 20 — 30 贯了。




唐朝禁吃鲤,生鱼片是文人最爱
过年餐桌上当然也少不了 " 天上飞的 " 和 " 水里游的 "。古代养鸡业很发达,人们也习惯吃鸡肉,孟浩然就有 " 故人具鸡黍,约我至田家 " 的名句。河中的鱼那是捕捞不尽,价格相当便宜。只是唐朝时候,皇帝的姓 " 李 " 和 " 鲤 " 同音,于是禁止吃鲤鱼。
鱼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即所谓 " 脍 ",也就是生鱼片,唐宋时期颇为盛行。唐人在大量食用后,总结出 " 脍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 " 的经验。
李白诗中 "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说的正是 " 脍 " 的具体做法。现代人要是穿越回唐朝过年,吃上一盘鲜美的鲫鱼脍,也称得上别具风味了。




宋朝有反季节蔬菜,快炒普及晚;凉菜五辛盘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过年时,各个地方、各个季节的蔬菜,在市场上都能找到。但是在古代冬季,尤其是北方,能吃到的蔬菜实在少之又少。普通老百姓为了在冬天有菜吃,需要提前腌制咸菜。
没错,年夜饭也只能吃这个。贵族的情况会好一些,唐朝时在长安附近,利用温泉产生的地热栽培反季节蔬菜,供皇室享用。到了宋朝温室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利用粪土发酵供热,栽培蔬菜的技术,让更多北方人的年夜饭中有了 " 绿色 "。




如果你生在古代南方,过年时有蔬菜吃,那很可能吃到牛蒡(东洋参)、紫苏、白蘘荷这些现代人已经不太知道的蔬菜,而作为调味品的姜,也会作为一种菜肴,出现在餐桌上。
有了好的食材,还要配合恰当的烹饪方法,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中国菜现在最常见的烹饪方法 " 快炒 ",南北朝时才出现,相对普及,更要迟至宋朝。这意味着,你要是在唐朝以前的时代过年,年夜饭上只能吃到烤的肉、煮的羮,或者前面所说生吃的 " 脍 "。


除了炒的热菜外,中国人还习惯吃凉菜,有名的如夫妻肺片、皮蛋豆腐等。最有意思的是,大约从晋朝开始,古人过年都会吃一种很重口的凉菜——五辛盘。
五辛盘通常为大蒜、小蒜(山蒜)、韭菜、芸苔(油菜)、胡荽(香菜)五种辛味食物的拼盘,因有时也会放胡椒、花椒等,故又称 " 椒盘 "。宋词中 " 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 " 等句子说的就是春节吃五辛盘的风俗。




明朝鸡鸭鱼肉齐上桌,外来食材掀革命
明朝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市民经济和市民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注重享乐,表现在美食上就是宫廷菜(官宦菜)和江湖菜的双峰并峙。


因为社会物质的丰富,文化的繁荣,饮食在民间也逐渐走出了 " 吃 " 的局限,成为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这与宋代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水浒传中经常记载的还是吃饭、填肚子,酒楼的主要功能还是 " 吃饭 ",而明代,去酒楼更多的是一种娱乐行为。




明代饮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很多外来食材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番茄、辣椒、南瓜、地瓜(甘薯)、玉米、大蒜都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番茄鸡蛋汤在明代已经出现。
爱吃辣椒的话,那只能生在清朝了。辣椒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后,起先是被当作观赏花卉,后来才成为一种调味品。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至此,中国饮食中才真正有了 " 辣 " 这一味。没有辣椒,今天的川菜、湘菜都无法形成。


在烹饪技术上,明代与两宋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规范,有烧、蒸、煮、煎、烤、卤、摊、炸、爆、炒、炙等,查阅明代的史料,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 28 道菜都是用独立的烹饪方法做成的,比如火燎羊头、水晶鹅、酿螃蟹、蒸龙肝、炮凤肚、烧芦花猪、糟鹅掌等。




清朝奢华饮食习惯已趋同于现代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已趋同于现代。如乾隆举办除夕宴,他桌上的肉食大都属于常见之列,包括猪肉 65 斤,肥鸭 1 只,菜鸭 3 只,肥鸡 3 只,菜鸡 7 只,猪肘子 3 个,猪肚 2 个,小肚子 8 个,膳子 15 根,野猪肉 25 斤,关东鹅 5 只,羊肉 20 斤,鹿肉 15 斤,野鸡 6 只,鱼 20 斤,鹿尾 4 个,大小猪肠各 3 根等。




以 " 满汉全席 " 闻名的大清堪称舌尖上最繁盛奢侈的时期。吃货大清极尽奢华,享尽天下美味佳肴。满汉全席是满席加汉席,简单说,就是满族特色菜与汉族特色菜的大拼盘,或满汉特色兼具的菜肴。
据乾隆时期李斗的《扬州书舫录》中记载,满汉全席共有冷荤热肴 196 品,点心茶食 124 品,共计 320 品。这 320 道菜包罗万象,各种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在烹饪技法上,也是煎炒烹炸炖、蒸烧烤煮,样样俱全。总之,满汉全席无论是在食材的丰富上、还是在烹饪技法的全面上,都是各种大而全的架势。简单说,一个厨师如果会做满汉全席估计就没有不会做的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