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抠门的年轻人,成就了上千亿的临期食品市场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283

帖子

8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3:5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在上海上班的小琼总会在四川北路的某食品商城看到一群排队结账的人。
往里一看,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跟普通超市没什么区别。


排长队,一看就给人 " 有便宜可占 " 的感觉。/Pixabay
就是这样的看似普通的超市,每天总是挤满了人,即便是在工作日,也时常能看到拖着简易小拖车在店里购物的消费者,甚至有人专门横穿整个上海市区来这里淘货。
有一次,小琼终于忍不住好奇心走了进去,货架上低价的大牌进口零食,让她仿佛置身于宝库!
" 天猫超市 38 元一瓶的意大利橄榄油,只卖 10 元 "、" 京东 14 元一罐的德国黑啤,10 元 3 罐 "...... 这里还有各种低于原价四五倍的汽水、糖果、薯片,果干,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这家店,原来是 " 临期食品 " 的专卖店。
很长一段时间,食品行业对 " 临期 " 二字讳莫如深,不管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门店,在对待临期食品上,都更愿意用折扣、促销、尾单、清仓来替换 " 临期 " 二字。


曾经,即将过期的 " 临期 ",仿佛享有和 " 过期 " 一样的悲伤。/《重庆森林》
近一年多以来,那些 " 大限将至 " 的临期食品,却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涅槃重生般地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不仅众多超市专门设置了临期食品专柜,在线上线下,还出现了一些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店铺。这些临期食品,以极低的价格让天天喊穷的打工人沉迷于薅羊毛、捡漏的快乐。
" 临期 " 二字背后,是一个价值上百亿的食品消费王国。
" 涅槃重生 " 的临期食品
" 人气爆款好时月饼到货了,临期 3 个月,一盒原价 188 元,现价 20 元。"
上海某小区旁的临期食品店主小唐在微信群里发出了这条消息,立马收到了五六十条订货的消息。据小唐介绍,这家小店,平均月流水超过了 10 万元。
" 临期食品 ",指的就是那些快要到保质期的食品。每一个包装食品走出生产线,都会被打上保质期的烙印,这是比品牌本身更能决定它价值属性的一串字符。


保质期是一个食品进入流通环节的通行证。
根据公众号 " 电商在线 " 资料,在食品行业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距离保质期到期时间过了 1/3 的商品,就不能进入大润发、家乐福等连锁零售商店,同样在线上渠道也有相应要求。
比如一包饼干的保质期是 12 个月,如果距离出厂过了 4 个月了,那这个饼干就没机会在超市上架了,这也被称为食品流通行业的允售期。
于是,在食品保质期快要到达的临界期,这些食品就面临身价降低的局面。
临期食品有多便宜呢?原价十几块的依云水,只要 5 毛钱一瓶;三只松鼠的巨型零食大礼包,淘宝价 148 元,临期卖价仅为 30 元 ,直接打了 2 折。


看着这些白菜价食品,很难不被唤起购物需求。
开店不到一年时间,小唐的临期食品店已经有了一群忠实粉丝,有平常就对价格格外敏感的老大爷老大妈,但更多的是 80 后、90 后等年轻群体。
近一年来,类似的临期食品店在北京、上海等地悄然兴起,成为了年轻人心照不宣的薅羊毛圣地。仔细观察这类超市,一般开在社区周围,店铺面积虽小,但货品摆列满满当当。
有些临期食品店已经形成了连锁规模,比如 " 悠品食惠 "、"T3 进口食品 "、" 饴食货仓 "、" 好特卖 " 等,在全国内连锁规模已经达到了十几家。
根据 " 饴食货仓 " 的创始人徐鹏介绍,自 2016 年开出第一家店以来,饴食货仓已经拥有了 16 家门店,营业额从 2016 年的 500 万元左右增长到 2019 年的 3900 多万元。


在小红书上,有不少人在分享临期食品探店心得。
在淘宝上,随便搜索 " 临期食品 ",就出现超过 3000 家店铺,里面零食酒水应有尽有,果然都是白菜价。其中一款销量第一的巧克力棒,价格为 3.5~4.5 元,一个月内已经卖出了 9534 份。
此外,甚至还有一些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独立电商平台,比如好食期、甩甩卖等。像是好食期,还开创了 " 日期越近越便宜 " 的卖点,把临期食品按照临期时间来标价,保质期越近的,价格就越低。
临期食品的利润有多大? 知乎上有临期食品店店主介绍,不到 20 平方米的小店,就能塞下 300 多种临期商品,单日营业额经常有 1 万多。


临期食品,就是生财之道。/《致命弯道 3》
而根据公众号 " 豹变 " 对临期食品批发商的采访,以一批价值 50 万元的临期巧克力为例,批发商只要 三四万的价格就能拿下,最后能卖出 15 万,利润翻了好几番。
资本总是 " 闻风而动 "。2018 年,电商平台好食期的母公司就获得阿里巴巴独家 1.1 亿元 C 轮融资;而临期食品电商平台甩甩卖也于 2019 年 3 月获得 3500 万元战略投资。


好食期以临期时间来定价,但是不一定价格越低的卖得越好。
没想到,本已掉价的临期食品,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一门上千亿元的生意
在网上,不少对临期食品呈观望态度的人,对临期食品的来头表示怀疑。毕竟,天下没有白捡的便宜。
要知道这么多临期食品从哪里来,首先要从 " 临期 " 二字说开。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的临期或者是赏味期限并没有相关规定。唯一的标准,是 2012 年北京工商局发布的 " 食品保质期临界 " 的 6 级标准。


对应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临界期。
但事实上,大型商超、市场对临界期的要求会更严格。
根据公众号 " 豹变 " 的采访,商家表示除了打折等手段,很多食品保质期限到达 40% 左右时(也就是不到保质期一半的时间),将食品退回给供应商,而这些食品就成为临期食品。
一边是 " 临界 " 如此容易达到,另一边,摆放在货架上的食品,要经历的 " 人生之路 ",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仓储、运输等一系列流通。


而这些环节都不可避免会耽搁一点时间。但食物耽搁不起,它们很容易就拖成了 " 临期 "。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出售过期食品。于是,在临期食品市场兴起之前,大型商超会把这些即将临期的食品退回给供货商,而供货商则会把这些货以低价出给对保质期要求更低的小店,其余的那些临期时间更短的,不得不面对被销毁的命运。


还有公司专门帮助供应商销毁食物。
这些临期食品的体量有多大?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以 2019 年为例,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10556 亿元,预计 2020 年将超过 11000 亿元。而《2020 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高达 908.1 亿美元。
如果按照业内普遍认为的 5% 的库存挤压率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超过 800 亿。
根据公众号 " 临期食品群 " 显示,临期食品的回收价格与所剩下的保质期时长相关,通常为市场零售价的 1 到 3 折。比如临期 2 个月的某大牌的苏打汽水,一般拿货价在 1.5 元 / 瓶,而如果可以进货千件以上,价格可以低到 0.66 元 / 瓶。
以上种种,催生了一条临期食品的回收、再出售的完整产业链。在百度贴吧和 58 同城等网站上,能搜到许多临期食品的收购商以 " 高价 " 收购临期食品。
再往下,则有不少掌握了仓库资源的中间商,向个体户介绍临期食品进货渠道,以此收取费用。


网上有很多专门介绍临期食品仓库的攻略。
对企业来说,临期食品原本是一种产业过剩造成的负担品,处理不当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临期食品的出售无疑是对资源的再次配置,不仅减轻了产品的成本损失,更能弥补市场空缺、收获新的消费群体。
临期食品,真的有可能下一个零售圈的蓝海。
价格临期,生活恰好
"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豆瓣小组 " 我爱临期食品 " 的组长在小组简介里写道。
比起一般的食品,临期食品的优势就是消费者的黏性非常强,在上海开着临期食品店的小唐表示,来自己店里购买的人,大多是熟客。
今年上大三的小丁通过网上的文章知道了 " 我爱临期食品 " 小组。跟着上面的攻略,她在线下购买了一些零食,没想到有的零食 " 巨便宜又好吃,而且没有质量问题 ",于是便经常去买。


无法逃脱加班的打工人,在买零食上毫不手软。
而 90 后上班族小白则是某临期食品电商平台的常客,每次零食荒了就上去看看有什么便宜的,现在她已经知道了买什么临期食品更划算。
以往,买折价商品,总给人一种不体面、贪便宜、寒酸的感觉。如今," 捡漏 "、" 贪便宜 " 则光明正大地成了一个人标榜自己精打细算、会生活的褒义词。
如果你留意过一些电商平台的推送,就会发现类似 " 今日份捡漏 " 的话术非常常见。
在豆瓣小组 " 我爱临期食品 ",讨论最多的一个帖子是:" 你会觉得买临期食品丢人吗?"


在讨论里,没有人对于自己的选择买临期商品这件事有所怀疑,反倒是形成了相反的统一战线:" 不想浪费食物 ",也是 " 一种潮流 "。
首先,近些年来,食物浪费严重的问题被频繁提起。
2019 年,某生鲜店因扔掉临期食品而上了微博热搜,曾经引发一场关于食品浪费的争议。
在国外,临期食品的处理,已经成了一种公益行为。
英国第一家 " 剩食超市 " 就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经济条件较差或者流浪汉售卖临期食品。这家特殊的超市是由名为 "Real Junk Food Project" 的食品 " 垃圾 " 保护组织开设,旨在向减少英国每年生产的 1000 万吨食品垃圾目标迈进。


英国的这家临期食品店所售卖的食品的收入来源,也用于公益组织。
在德国,一个叫做 " 救济餐桌 " 的公益机构,则主要回收超市里的临期食品,再把它们分发到需要人的手中。每年,大约有 70 万人会定期接受他们的免费食物,而这些人最多只需支付不高于 1 欧元的象征性费用。
其次,捡漏、薅羊毛已经成了一种反消费主义的潮流生活方式。
圈内知名的 " 不消费主义者 "Mantis 红就以 " 不锈钢铁公鸡 " 自居,因为铁公鸡还会掉下铁锈,不锈钢则什么都不会掉下。在她的公众号里," 抠门省钱 " 的生活方式,让她收获了一大批追随者。


伴随着这一代互联网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临期商品的风靡也就顺理成章了。
" 分享我今天买到的临期食品 "、" 每天打工回家带点,吃完了楼下再补点,真!爽(pang)!"……
每天," 我爱临期食品小组 " 的组员分享自己种草和避雷的临期零食,甚至有人戏称自己就像 " 神农在尝百草 ",整个小组弥漫着肾上腺素飙升的快乐氛围。
也许,购买临期食品,并不能让一个人真的薅到多少羊毛。但至少,购买临期食品,成了年轻人的快乐调味剂,是打工人疲惫心灵的 " 高性价比 " 安慰。
这,大概就是临期食品最好的归宿。
参考资料
[ 1 ] 这届年轻人撑起了一个 900 亿市场," 临期 " 食品这把羊毛你薅了吗?|第一风口
[ 2 ] Z 世代为何愿意安利分享临期食品?|IP 财经
[ 3 ] 从垃圾堆里抢救出百亿临期食品市场|创业咖
[ 4 ] 临期食品,买还是不买?|新零售商业评论
[ 5 ] 临期食品商:与时间赛跑的人|电商在线
[ 6 ] 打工人的胃,又撑起了一个百亿市场|豹变
[ 7 ] 如何切入临期食品行业|知乎 @神奇的吴大宝
[ 8 ] 2020 进口食品行业报告|进口食品服务网
[ 9 ] 临期食品背后:两万年轻人的无奈 or 快乐?|谷雨数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