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脂血症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健康关注)

[复制链接]

678

主题

678

帖子

20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11:5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中国现有心血管疾病 ( 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 ) 患者约 2.9 亿,此类疾病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平均每 5 例死亡中就有 2 例与此有关。高脂血症 ( 俗称高血脂 ) 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危害极大,而且发病率高。
近 20 余年的研究显示,通过对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大部分高脂血症没有症状,诊治情况堪忧。据统计,每 100 个高脂血症患者中知道自己血脂异常的不足 30 人。高脂血症的防治任重道远。
近日,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陈红对高脂血症进行了深入讲解。
血脂的基本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一般说来,临床中提及的血脂主要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主要来自食物,参与人体内的能量代谢,为生命的存在提供能量。胆固醇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 ( 包括维生素 D 等 ) 和胆汁酸的重要原料。与甘油三酯不同,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是人体细胞自身合成的,特别是肝脏细胞在胆固醇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饮食控制是高脂血症的重要措施,但相比之下,饮食控制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疗效更佳。
如何知道自己的血脂是否正常
通过抽血检查血脂,主要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 项指标。目前主要还是采用空腹抽血检查这种方法,建议抽血查前 2 周内保持惯常的饮食习惯和体重,采血前一天不进行剧烈活动,禁食 12 小时后至少休息 5 分钟再坐位采血。抽血查上述 4 项指标是了解自己血脂水平的重要步骤,但不能因为自己的血脂水平在化验单上的正常值范围内就高枕无忧,要及时就医,请医生根据血脂水平、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抽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来综合判断。
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
高血脂症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脂症主要指参与血脂代谢的基因突变导致的血脂异常,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最常见的血脂异常,泛指由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和疾病等导致的血脂异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不科学的饮食结构 ( 大鱼大肉,或非常低的脂肪摄入 ) 、过多饮酒、缺少运动,肥胖等。另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等以及某些药物也可导致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即 " 高血脂 "
高脂血症,也就是老百姓说的 " 高血脂 ",是人体内血脂代谢异常,主要是指血液中甘油三酯和 / 或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高脂血症一般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血液中单纯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分别称之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如两者均高,则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本身没有症状,易被忽略,延误最佳的防治时间,所以建议定期抽血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其合并症的表现,可简单的分为心血管系统和非心血管系统的表现。脑卒中患者可以出现言语障碍,半身不遂;冠心病则可以有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的肾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导致肾脏功能衰竭。有的病人还可以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非心血管系统主要是皮肤黄素瘤、视力异常和胰腺炎等。
高脂血症的危害
高脂血症的危害涉及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系统。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中动脉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可以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脏疾病,严重者可以发生猝死。高脂血症除导致上述心血管危害外,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以导致急性胰腺炎、眼底静脉血栓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脂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其本质是人体大中动脉的管壁上出现了粥样硬化斑块,随着斑块长大,血管腔越来越狭小,最终堵塞血管,相关脏器缺血和 / 或坏死,形成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人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所以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至关重要。
高脂血症的治疗
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包含 3 方面: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和其他。在实施治疗时,必须清楚高脂血症的治疗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把血脂降下来,而是为了防止和延缓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让病人活得更好,活得更长。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脂血症防治最重要和基础的措施,安全有效。饮食应因人而异,科学搭配,避免大鱼大肉,但也不提倡 " 滴油不沾 ",可适量饮酒,建议每天乙醇摄入男性不超过 20-30 克,女性不超过 10-20 克。维持体重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一般来说中国人体重指数应控制在 18-24,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体重 ( kg ) / 身高 2 ( cm ) 。粗略估计合适体重的方法为:合适体重 ( kg ) = 身高 ( cm ) -105。提倡适度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运动量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最好能融入工作中和生活中。另外,戒烟、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睡眠也是重要的。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调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烟酸类和胆酸熬合剂,以前 3 种较为常用,特别是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首选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建议晚上临睡前服用。对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如果他汀类药物疗效欠佳,还可以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迈布联合应用。贝特类药物以降低血甘油三酯浓度为主,建议与餐同服。除上述几类外,还有鱼油类产品可以选择。
脂蛋白血浆置换、肝移植等也是治疗严重高脂血症的手段,但由于方法复杂,加之强效降脂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所以这两种治疗方法目前极少使用。
预防高脂血症 ( 链接 )
定期检查血脂是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尽早发现血脂异常,检测其水平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对于健康人,小于 40 岁时至少每 5 年检测一次血脂;40 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则要每年检测一次;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和已有心脑血管疾病 ( 例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等 ) 的人群,建议 3-6 个月检测一次。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包括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 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 、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和黄素瘤患者。
预防高血脂症,必须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制饮食、运动适度,也就是所谓 " 管住嘴、迈开腿 "。此外,对于可以导致高脂血症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等,要积极治疗,监测血脂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尽量避免使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