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肃636万元重奖科技及专利获奖者

[复制链接]

656

主题

656

帖子

19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5 01:0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理)甘肃省委、省政府 2 月 13 日在兰州召开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隆重表彰 2018 年度为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此次 2018 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共有 150 项成果获得 2018 年度甘肃科技奖,50 项专利获得 2018 年度甘肃专利奖,我省共拿出 636 万元重奖甘肃科技奖及甘肃专利奖获奖者。奖励金额最高、影响最大的甘肃省科技功臣奖空缺,这是继在 2013 年度、2015 年度出现空缺之后,2018 年度甘肃省科技功臣奖再一次空缺。
在 150 项甘肃科技奖获奖项目中,一等奖 15 项,二等奖 60 项,三等奖 75 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奖 12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项 5 项、三等奖 5 项;省技术发明奖 11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5 项;科技进步奖 127 项,一等奖 11 项、二等 51 项、三等奖 65 项。授予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甘肃省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王有云甘肃省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家奖。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 8 万元、4 万元、2 万元。省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省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家奖等同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 50 项甘肃专利奖获奖专利中,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20 项,三等奖 25 项,各单项奖金分别为 5 万元、3 万元、1 万元。


今年省科技奖获奖项目与往年相比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基础研究取得新的突破。在自然科学奖 12 个获奖项目中,中央在甘单位 4 项、省属高校院所 8 项,多个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表明我省基础研究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普遍增强。《油水分离材料的仿生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项目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针对润滑油分离纯化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在仿生构筑超亲 / 超疏润湿特征的表界面、揭示润湿表面在油水分离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实现油水混合物的选择性分离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几类非线性方程解的分歧、爆破及行波的波速》项目选题前沿、成果突出、内容丰富、思想方法上有大的创新,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已有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会对许多实际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绿色生态产业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省 " 十三五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支撑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研发活动更加活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获奖项目有 86 项,占总获奖项目数的 5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毫米波磁控管阴极制造工艺优化》项目建立完整的毫米波磁控管质量控制系统,有效保证了毫米波磁控管阴极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使毫米波磁控管寿命、功率稳定性及良品率大幅提高,在超高频电真空应用领域具有十分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新型安全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解决了我国抗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甘肃等 28 个省、区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3.68 亿元,对临床有效防治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保障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和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2018 年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的有 59 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 46%;技术发明奖 11 项获奖项目中 7 项由企业参与完成,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获奖项目成果近 3 年共新增利润达到了 61 亿元。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不断改进科技研发基础条件,在粒子加速器特种电源、石油钻机电传动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与高校院所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团队 5 个,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发展。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围绕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等勘探开发难题,实施《陇东地区低渗透油藏国家级示范区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形成了提高采收率技术及低渗透复杂油层测井定量评价配套技术,推动了陇东示范区探明储量及原油产量持续攀升,有力支撑了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目标的实现。
最后,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发展,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下的兰州、白银两地获奖项目达 124 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 81%。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依托优势资源,形成了以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功能结构材料为主要特色,集技术开发与集成、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成为国内电积钴、钴盐、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主要生产商,是自创区技术创新的典型代表。农业和医学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力量主要集中在自创区,产生了许多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专利奖授奖项目首先是凸显了高质量专利对产业发展的支撑。2018 年授奖专利项目聚焦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大部分为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在 50 项授奖专利中,发明专利为 41 项,占比达 82%。其次是凸显了创新发展的企业主体地位。在 2018 年度授奖专利中,企业已经成为我省专利创造和运用的主要力量。50 项授奖专利中,有 43 项授予了企业,占比达到 86%。其中民营企业为 21 家,占获奖企业的 49%。最后是凸显专利运用和运营的效益。2018 年度授奖专利均经过 2 年以上实践检验,部分专利维持年限超过 10 年,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代表项目简介:
青藏高原工程走廊冻土工程耦合作用及其长期稳定性研究
青藏高原工程走廊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生命线工程走廊,全长约 1400 千米,其中连续多年冻土区段约 550 千米。一方面,走廊内青藏铁路、公路、输油管道、光缆以及输电线路等已建重大工程,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冻土退化引起的冻融灾害与工程病害问题;另一方面,西藏自治区迎来了新一轮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建青藏高速公路、输变电线路、输油气管道等重大工程。这些新建与已建工程聚集于宽处不到数公里而窄处仅数百米的青藏工程走廊内,将会导致工程走廊构筑物群间热、力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孕育新的工程与环境问题,诱发新的甚至是激增的冻融灾害与工程病害问题。
该项目通过多年联合攻关研究,在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走廊典型热融灾害发育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温升效应与高温冻土强度演化机制、走廊构筑物群横向热影响机制与规律、冻土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原则和方法、考虑随机性影响的冻土工程可靠度评价理论与平台建设、走廊各类冻土工程不同冷却技术作用与长期效果、主动冷却冻土路基结构新的选型原则与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走廊各类灾(病)害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及灾害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取得重大创新。研究成果为青藏铁路长期稳定性维护、补强及病害整治、青藏高原 " 电力天路 " 工程提前一年投产运营及基础长期安全平稳运行、玉共高速公路冻土路基热力稳定性、青藏高速公路选线、布局和初设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支撑、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创造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甘肃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代表项目简介:
高技术工业用聚合物基动密封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及工程应用
密封是高技术工业的基石,高技术工业装备服役条件愈发苛刻,宽温域、高转速、复杂介质等苛刻环境下的动密封是其可靠运转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密封材料的减摩抗磨和挠韧自补偿协同设计及关键技术已成为制约高技术工业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
该项目属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交叉领域,经 18 年攻关,在国际上首次全面突破了制约密封领域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主要创新点是:1. 低表面能聚合物与填料表面共修饰方法与调控技术。建立了基于原位化学键联修饰和大分子缠连协同作用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低表面能聚合物复合材料组分间结合较弱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2. 聚合物强韧与摩擦学性能协同设计方法与制备技术。建立了基于微纳增强增韧和润滑组元协同调控的体系重构方法,突破了传统聚合物密封材料强韧难以兼具、寿命短的使用局限;3. 宽温域聚合物的分子设计方法与性能调控技术。建立了大分子重复单元设计方法及单体刚柔性匹配、交联网络互穿调控技术,突破了聚合物材料高温下强度、韧性和密封性能互相制约的难题,长期使用温度达到 350 度;4. 密封界面挠韧自补偿调控及组件设计匹配技术。发明了大分子长程有序性的精确控制及应力释放技术,解决了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在动态宽温域、大压差条件下的摩擦力矩和次级相转变共同恶化的难题,突破了聚合物密封材料低摩擦 / 高耐磨与耐高低温性能的兼容、聚合物 / 弹性元件复合密封结构设计及性能匹配等关键技术。该项目技术和产品已推广应用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等企业,新增产值 1.9 亿元 , 新增利润 4025 万元。
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代表项目简介:
油水分离材料的仿生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
可靠的润滑是机械装备设计和服役的首要考虑问题和先决条件。润滑油的使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摩擦副之间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等状况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了机械装备的耐久性和能量利用效率。但是润滑油在生产、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极易混入微量水分,引发润滑油变质,致使摩擦副表面吸附油膜所发生的摩擦化学反应发生本质改变,导致润滑失效和机械装备故障,造成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
该项目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针对润滑油分离中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在仿生构筑超亲 / 超疏润湿特征的表界面、揭示润湿表面在油水分离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实现油水混合物的选择性分离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该项目致力于研究超亲 / 超疏润湿表面的构筑及油水分离材料的开发等方面,利用仿生思想并结合表面修饰,借助于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构筑微纳米复合结构表面,并在其材料表面引入化学性质可调控组分,通过热力学理论揭示超亲 / 超疏润湿形成规律,调控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以实现表面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超亲 / 超疏润湿特性,实现了对分层油水混合物、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等各种油水体系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可控、高效、稳定的分离,为发展适合实际应用的润滑油分离材料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该项目从仿生油水分离材料研究工作的系统性、研究思路和手段的多样性和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广泛性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项目组与公司合作的机械仿生防水材料已应用于润滑油净化生产工艺中,产品质量可靠,获得大量用户认可,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