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舌尖上的博物馆(非遗年集美食)

[复制链接]

671

主题

671

帖子

20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0 08:2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国游客在川菜博物馆体验烹饪麻婆豆腐。
民以食为天。四川人民尤其钟爱美食。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享有 "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 之美誉。海内外食客一经入口,无不发出 "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 的赞叹,可谓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四川成都,有一座 " 可以吃 " 的博物馆,除了述说川菜历史、流派风格、烹调手法、烹饪器皿这些 " 常规动作 ",这里还有明亮的实作体验厨艺教室、原料加工展示区、往昔知名川菜馆纪念街等 " 自选动作 "。这里是被誉为 " 舌尖上的博物馆 ",位于成都郫都区古城镇的川菜博物馆。
从成都市区出发,驱车沿蜀源大道行驶 1 个多小时,便来到了川菜博物馆。这个全国首个以单一菜系为主题的博物馆,收藏有近千种古炊器饮具、6000 多件川菜相关的古董文物。此外,馆内还收藏了一张《川菜流派图》,梳理了川菜发展的历史渊源和风格流派,还原了整个四川菜系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迈步进入典藏馆,这里陈列着不少老川菜的宝贝:汉代的泡菜坛子、明代的纯银餐具八件套、清代的八仙桌……目光所及,墙上字画、园林设计、家具陈设等,都蕴涵着川菜元素。
老川菜馆一条街被誉为博物馆的 " 清明上河图 "。这条街运用成都清代的古建材建成,复原了当时成都老街道的原貌。每一户都是一座独立小院,并以曾经的知名川菜馆命名。每个小院的外墙上,还画着当年川菜馆人声鼎沸的情景。
博物馆副馆长张辉强告诉记者,实作体验厨艺教室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明亮的开放式大厨房,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一应俱全,近五米长的灶台就有 15 组,最多可同时容纳 100 多人现场体验。" 我们在这里教大家做得最多的,是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这两道经典川菜。虽然用的是最常见的食材和最普通的调味品,做出来却是非常美味,这就是川菜神奇的地方。"
四川饮食文化的发达依赖于四川得天独厚的 " 绿水青山 "。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 " 天府之国 " 的美誉,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饪原料丰富: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蔬菜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中坝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叙府芽菜、南充冬菜等,都为川菜的烹饪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此外,善于广泛吸收外来菜式,也是川菜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历史上,四川经历过多次外地人口入川。这些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所同化。" 南菜川味 "" 北菜川烹 ",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终于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张辉强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起,他便和同事一起,一边炒菜,一边搜罗川菜文物。张辉强笑称," 白天做菜,晚上出门收东西。" 张辉强的师傅是川菜世家,2005 年,两人一起商量如何传承好川菜文化,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川菜,最后想到了博物馆。
2007 年 5 月,博物馆正式开馆。现如今已成为国家 AAA 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 40 万人次。" 虽然我的本行是厨师,但这十几年坚持下来,办好川菜博物馆已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这里用的砖,都是搜集来的清砖,甚至有汉砖。我们希望在细节方面更打动人,让每个来到这里的客人,不仅看得开心,吃得尽兴,而且能够真正体验到川菜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淮扬菜发源地之一的江苏淮安,坐落着一座颇具特色的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 8500 平方米,展陈面积 3500 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主题性菜系文化博物馆。正如整个馆群通过现代建筑理念融合传统园林风格一样,该馆以多元融合手段展示这一古老菜系及其文化的发展、创新过程。
走进博物馆的序厅,是 4 幅栩栩如生的浮雕,向参观者讲述了淮扬菜形成发展的历史。
为首的《南船北马图》,还原了当时场景:运河之都淮安,在明清时期成为漕运总督署和河道总督署的驻节地。为防止黄河泥沙淤塞运河、淮河,明永乐初在运河淮安段修筑了庞大的闸群,自清江大闸起,禁止漕船以外的船只通行,官商行旅都要在石码头登陆北上或乘舟南下,这便是 " 南舟北马、舍舟登陆 "。《漕都金咽图》更是直观反映出地处黄、淮、运三水交汇处的淮安,自古就是漕运咽喉、南北要冲,与当时的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会。
渐渐地,这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特别是成为淮北盐集散之地、淮北盐运分司的所在地后,盐商大量聚集。繁荣的经济直接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兴盛。据介绍,清江浦码头镇到山阳城南门外,沿河商铺有一半以上是酒店客栈,全天候营业给日夜兼程的旅客带来便利,鼎盛时期从事餐饮服务业的有近 10 万人。在博物馆内实景加投影的视频展区,再现了这一 " 清淮八十里,临流半酒家 " 的盛况。
在展厅播放的另一个影片中,详细介绍了淮扬菜的历史演变。在经历了穷尽奢华的康乾盛世后,连年的战火使得国力衰弱,盐商也走向衰败。时任河道总督、盱眙人吴棠提出 " 不准远购奇珍异味,唯以淮产烹淮菜 " 的就地取材革新,是淮扬菜走上返璞归真、百姓创造的转折。改良后的淮扬菜更注重生态、节俭,既是 " 文化菜 "" 文人菜 ",也是 " 百姓菜 "" 家常菜 "。
现在所称的淮扬菜,其实是由淮帮菜、扬帮菜、京帮菜、苏帮菜、沪帮菜、杭帮菜、甬帮菜和徽帮菜等融合发展而来。在文化展示馆 " 名菜名点香天下 " 展区,陈列了淮扬菜中的经典名菜名点,如钦工肉圆、江淮一品、平桥豆腐、文楼汤包、淮点三绝、楚州茶馓等。
透过展柜,还能看到每道菜的取材、制作方法以及背后故事。最吸引参观者目光的,是在一张铺着洁白桌布的餐桌上,通过声光电结合投影的方式," 洗菜切菜 "" 生火开锅 "" 烹饪调制 " 出一个个菜肴。
展示馆 " 开国第一宴 " 的复原场景让时光好像回到 1949 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当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 6 桌招待晚宴。不过,这里桌上的菜肴是根据周恩来总理 1959 年亲拟淮扬菜单制作的,分别有软脰长鱼、腊味拼盘、干丝汤、辣椒鸡丁、豌豆苗烧笋、狮子头、栗子白菜、汤包、红烧蹄膀,菜款朴素普通,杜绝奢侈豪华,但技艺精湛高雅、体现特色。
博物馆馆长吴鹤飞告诉记者,淮扬菜文化能得到不断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创造,也离不开名人名家的推崇发扬。著名美食家杨度在他的《都门饮食琐记》中,就列举了晚清民初北京各家经营淮扬菜的餐馆酒楼。
20 世纪初叶,出生于淮安的银行家将老半斋、新半斋、玉华台等淮菜名店带到了京、津、沪、汉、渝等各大城市,不断扩大淮扬菜的影响。
吴鹤飞介绍,为了振兴淮扬菜,使淮扬菜走上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淮安市连续多年举办淮扬美食文化节,举行 " 淮味千年 " 品牌农产品推广展销会,积极申报市、省、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了建设淮扬菜博物馆之外,还成立了旨在承接传统、开发新品、发展产业的淮扬菜集团,以及挖掘淮扬菜文化、古淮河文化、西游记文化这 " 三座富矿 " 的古淮河 · 西游记文化旅游区管理发展中心,让淮扬菜在市场的认可、百姓的喜爱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