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城一校”相辅相成休戚与共半世纪科大多项科技成果领跑

[复制链接]

650

主题

650

帖子

19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5:5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中国科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在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奋勇前行。
中国科大自南迁合肥以来,一城一校相辅相成,休戚与共近半个世纪。科大在合肥取得丰硕成果,科大已成为合肥市名城名校的重要支撑和靓丽名片。
[ 科技成果 ]
在多个前沿科学领域频频亮剑
" 墨子号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量子密钥分配试验专项、" 京沪干线 " 广域量子通信骨干网络工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 悟空号 " BGO 量能器、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量子纠缠与量子密码通信相关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 …… 近年来,中国科大在高温超导、量子信息等多个前沿科学领域频频亮剑,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屡次助力实现国家超越。
据 ESI 发布的 200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统计数据,中国科大有 12 个学科进入世界前 1% 学科,共发表 SCI 论文 37427 篇,被引次数 534483,篇均被引 14.28 次,篇均被引连续七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自然指数 ( NI ) 保持全国高校前列。专利申请数量和获得授权数量逐年增长,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 74%。
中国科大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坚持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着力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积极承担国家重要任务,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以原始创新催生变革性技术、培育新兴科技产业的科技创新链条,聚焦创新引领,推动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自 2000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以来,中国科大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39 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 25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此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共 176 项。
[ 科研平台 ]
拥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最多的高校
截至目前,中国科大作为国内拥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最多的高校,已经拥有 2 个国家研究中心、2 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 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7 个中科院重点科研机构和 54 个省市及所系联合实验室。
2016 年,中国科大科研基地与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12 月 1 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完成专家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卓越中心两年多来工作进展显著,科研成果丰硕。12 月 2 日,卓越中心正式更名为量子创新研究院,并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进行建设,为组建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2016 年,中国科大继续加强校地合作,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模式,建立政府、产业、大学三方共生模式:7 月 26 日,中国科大与上海浦东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展开新一轮更深层级的合作,共同推动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11 月 19 日,中国科大与合肥市政府签约,双方决定共建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院落户合肥市滨湖新区,将以金融、大数据、国际化与学科交叉为抓手,汇聚一流师资,引进前沿金融创新理念,培育高端金融人才,建设金融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国内金融顶级智库,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金融研究院。
[ 学科交叉 ]
培育出量子信息科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常常涉及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学科交叉的不断推进,不仅会促进学科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还会大大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科技创新。
中国科大在推动学科间交叉与融合方面不断创新,培育了量子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验研究中心,就是科大建成的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新型科研平台,实现了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信息等 5 个一级学科之间的大跨度整合。志趣相投的人聚到一起,好比是 " 物理组合 ",但融合在这个大平台上就会产生 " 化学反应 "。
80 后教授李震宇和曾杰早在学生时代就熟识。曾杰在从事纳米催化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很多新奇的实验结果无法简单解释,从事理论计算化学研究的李震宇,就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等方法去共同探究其中的原子机理。
合作研究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理论计算对理解催化机理、优化催化剂设计大有帮助;另一方面,复杂的纳米催化体系也为方法程序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李震宇看来,这种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稀松平常。" 在微尺度实验室,学科交叉是一种基本存在,而交叉思维与合作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科技创新。"
[ 一城一校 ]
合肥与科大相伴相生 休戚与共
9 月 1 日上午,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奠基仪式举行,这是中国科大在合肥的再次 " 扩容 ",将成为中国科大校区中面积最大的校区。
自 1970 年,中国科大南迁合肥以来," 一城一校 " 相伴相生、休戚与共,演绎出最动人的城校情缘。合肥为中国科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园区规划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巨大帮助。
合肥市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科大的大力扶持,仅可以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在当年,地理上不集中供暖的合肥,专门给中国科大装了暖气,这也是合肥的第一条供暖线。
而合肥也依靠中科大,大力发展科研,设立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部知名 " 科教高地 ",经济发展迅猛,GDP 增速年年高升,合肥成为全国 " 四大科教 " 基地之一。
作为合肥的一分子,中国科大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合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作出更大贡献。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中国科大深入参与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与国家和区域创新单元的联合合作,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科技应用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体系,加速推动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先后孵化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企业 100 多家,其中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国盾量子通信等企业已成为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
如今,合肥是中国科大落地生根多年的家,科大校友在合肥留下诸多青春的记忆。当合肥人提到中国科大无一不是满脸的自豪与尊敬;而中国科大也在合肥这个较之一线城市节奏稍慢的城市中,潜心研究、学术氛围日益浓厚,校园建设日益壮大,骄子遍天下。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蒋瑜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