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好的生活?诸子学研讨会上抛出了这个“院士之问”

[复制链接]

264

主题

264

帖子

8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23: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学说,构建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核心;推进诸子学的传承、挖掘诸子学的时代精神,是对中华文明生命力的回溯及其创造力的激发。
近日," 诸子学的传承及其时代精神 " 报告交流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专程与会并致辞。与会者围绕人类社会的人文危机、诸子学的教育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简洁表达等话题展开深入对话。


钱旭红院士认为,有关诸子学传承及其时代精神的对谈活动意义重大。一方面,全世界都面临自然科学与人文主义的复杂关系,技术在改变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愈发迷惑。诸子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之一,对此能贡献何种力量,值得大家深思。另一方面,因为疫情,中西文化的深层碰撞更为激烈,中国在此次疫情应对中的突出表现和阶段性胜利取得,一定程度上正来源于我们传统文化的某些固有特点。如何正视中华文明的优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种思考离不开对西方文化作为中国百余年人文领域标杆与标准的反思。这种文化的自我重新确认,有赖于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深入研究和传承。


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道家文化研究》主编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认为,放在世界格局之下,相互争鸣的、百花齐放的诸子传统之传承与复兴,对于打破西方中心主义,促进国与国和谐关系的建立也有积极意义。
陈鼓应指出,社会的稳固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离不开人文社科领域的持续推进。这种推进既指向学术研究,也指向整个社会所有成员教养、学养、修养的普遍提升,而这正是文化普及的宗旨所在。


先秦诸子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孔老则是其中意趣不同而又可以互补的两家。历史上的 " 孔老相会 ",旨在用孔老之间的思想张力打破儒家与经学的一尊地位,让《诗》《书》《易》与诸子相互启发,然后在《诗经》中看到反战与民声,在《论语》中学习家庭伦理,从《墨子》中发现社会主义,在《韩非子》中发掘法治思想。这是 " 孔老相会 " 的特殊历史意义,也是诸子学传承的时代性、生命感和社会关怀所在。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陈彦瑾看来,当下中国教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许多人文学科的建立皆以西学理论为支撑或范本,不断涌入的各种思潮让意义不断被反思和消解。在这种语境之下,注重立志、关注意义的生成和个体实证的诸子之学,对于国人个体价值的自我确立乃至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都具有重要价值。


" 编辑是读者与作者的桥梁,其重要职责正在于将这种兼具本体色彩和实践特性、切实作用于个体生命的诸子学以更轻松准确的方式让更多人接受。" 陈彦瑾介绍,作为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陈鼓应先生正在撰写一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国学读本,包括《老子》《庄子》《易经》等。虽是小书,却花了很多心力。" 大家 " 写 " 小书 ",是文化普及一个很好的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所副所长、教育部特聘青年长江学者陈赟教授梳理指出,先秦诸子学不只存在于中国语境之中。《孙子兵法》与西方战争理论的融合,《老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说明诸子学正进入世界历史语境。


陈赟认为,正是从诸子时代开始,神王没落,精神与权力并行的秩序开始建立,圣贤、先知、哲人等圣人之统与帝王之统分离。在诸子精神的引领下,中国人出世又入世,坚守天地人共在的 " 中道 ",让永恒进入历史之内,达到历史与超越的平和。
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方勇教授着重论述了诸子学与儒学的关系,强调清代经学衰落,文明重构的机遇再次出现,我们在传承儒学的同时,也要吸取诸子精华。比如,法治社会的建立,经济的发展,是儒家的薄弱环节。而由 " 小作坊 " 向 " 强强联合 " 的贤者治理转型,就是墨家思想的积极应用。


" 我们强调整体的子学观,既指各个诸子本身的整体性,也包括诸子百家的整体性。" 方勇呼吁,还经于子,恢复儒学的子学面貌,整合诸子百家,才可能建立起可以应对当下需求的中华文明体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郝雨认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必须找到文明兴盛的源头,从诸子学中吸取营养,这正是倡导 " 新子学 "、强调诸子学传承的意义所在


与会者呼吁,诸子学的传承一定要关注年轻人的切实需求,建议人文学科加强现实关怀,关注整个文明的发展方向,避免 " 精致的平庸 " 式研究。
本次研讨会由黄冈师范学院东坡书院院长陈志平教授主持。会议同时以网络直播方式进行,共有 200 余人参与线上互动。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袁朗 文字编辑:夏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591|榕城论坛|榕城网|福州网|福州论坛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